「莽」這個字的外形是「茻」加「犬」,它是一個「从犬茻聲」的形聲字,本義是「犬在茻原上奔跑」,引伸為「莽撞」。形聲字聲必兼義,這個字的聲符兼的是本義,而不是引伸義、比擬義或假借義。
教孩子重視倫理
什麼是倫理?在德性的標準下,有長幼、尊卑、先後、次序,這就是倫理。我們教孩子時,先為孩子分析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後再教他思考如何應對。對方如果是值得尊敬的人,那麼,他比我年長、位高、先生、早獲知識,都應該予以尊重。教孩子愛敬值得敬愛的人,是這一生很重要的事。有倫理觀的孩子,斷不會做出悖理犯義的事情,而使父母受到牽累。
釋「國」
「國」這個字的外形,是由「囗」和「或」合成的。「囗」是形符,「或」是聲符,所以它是一個形聲字。「或」又可分為戈、口、一三個部分,戈是指兵器、武力,口是指人口、人民,一是指統一的語言、文字,綜言之:國就是國家,一個國家必須有軍事防禦的力量,有人民,有統一的語言、文字,同時,有一定的邊界、範圍。漢字的內涵既清晰又深刻,值得我們大力的推廣。
教孩子尊重他人
常見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不顧別人在工作,而在大庭廣眾前高談闊論,影響了別人的安寧,這時,如果孩子在身邊,我們應該隨機教育。當我們要談天時,應該選擇不影響他人的地方,一方面是禮貌,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心存敬意,那麼,就不會肆無忌憚;心存慈悲,那麼,就不忍心別人受苦。一個人心中常想到別人,自然會在公共場合輕聲細語了!
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這是一首送別詩,送的是嚴武,而嚴武曾是杜甫的長官,所以詩中不免有頌揚之詞。首聯點出送行,頗有感傷之意,頷聯追憶過往,重問歸期。頸聯頌揚嚴武為官能受人民愛戴,又歷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將相,位極人臣。尾聯呼應送別之後,唯有寂寞伴己後半生。整首詩結構嚴謹,隱括嚴武之功勳,以十個字即道盡,足見其歸納能力一流。
釋「閂」
閂這個字的外形是個門,裡面一橫指出「門閂」的意思,它是一個指事字。古代的門是木做的,在門內有一個閂,可從裡面隔絕外界。由於它的形狀是橫的,所以也就以一橫指出它是閂門用的了。
美是什麼?
和諧之謂美,待人以和,一團和氣,你美,他也美;遇事協調,你同意,他同意,即是美;面對人生,善解,善待他人,就是美。大凡見不得人家好,嫉妒他人,阻擋他人的,就是不善,也就是不美。以恨他人為樂的人,不美,也不善,自然也難有美好的人生。
白居易〈暮江吟〉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這首詩寫景的工夫了得。首句一個「鋪」字,將殘陽灑落江面的情景,刻畫得極其生動。詩人說道:殘陽在水面上是一半蕭瑟,一半豔紅,將秋天景以鮮明的顏色點染,可說是曲盡幽微。詩人此時正在前往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因此屈指一數,九月初三,月兒如弓,寒露在葉,不禁生出一股悵惘之情。整首詩從眼前景出發,羈旅之情油然而生。
釋「前」
前這個字的外形,在小篆的寫法是「歬」,由「止」和「舟」兩部分組成一個字。「止」的本義是「左腳掌」,在這裡指「人腳」;「舟」在這裡指「船」,會合起來,指「人在船上,不必行走,自然向前行」的意思。現在這個字寫成「前」,也就不易辨認出它的本義了。
教孩子平常心
有些事情,在我們看起來是小事情,而孩子卻認為是天大的事,這時,我們要告訴孩子:用平常心看待吧!比賽失敗了,朋友轉學了,作業忘了帶,這些都是人生中無法避免的事。只要我們認為是平常會發生的事,就教孩子釋懷吧!還有,有些事情是由不得自己決定的,那麼,把得失看成平常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太執著的結果,只是徒增痛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