卩這個字,外形就像符節的一半,兩半相結合,就是符節。
因此,引申為與符節有關。
卩是節的本字,後世用節代替,所以「節」行而「卩」廢。
有關節的常用詞有:不拘小節、盤根錯節、繁文縟節、
高風亮節、橫生枝節、開源節流
卩這個字,外形就像符節的一半,兩半相結合,就是符節。
因此,引申為與符節有關。
卩是節的本字,後世用節代替,所以「節」行而「卩」廢。
有關節的常用詞有:不拘小節、盤根錯節、繁文縟節、
高風亮節、橫生枝節、開源節流
寫一篇記敘文,最重要是人、事、時、地、物,
什麼時間,什麼人,在那裡,發生了什麼事,這四者是最必要的。
至於記敘文要寫得好,還必須學會加油添醋。在一個怎樣的天氣、
背景如何,有些什麼動、植物,牠們怎麼樣了,這些都能充實文章的內容,
使記敘文看起來格外生動有趣。
教師可以先訓練學生基本的記敘方法,而後進一步教學生修飾文句。
長卿〈聽彈琴〉:「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這首詩以水聲泠泠喻琴音,形容自己聽〈松入風〉琴曲的感覺是這麼寒冷,
藉此也抒發知音難尋的傷感,符合「哀而不傷」的情味。
中國詩人在評詩時,總是以象徵式的批評來評論某人的詩。
如:「謝五言如初發芙蓉」,初發芙蓉是怎樣的呢?應是清新可喜吧!
那麼,清新可喜是什麼樣貌呢?那就見仁見智了。所以,品評詩詞,
隨個人情性、風格,會有不同的喜好。
杜牧詩:「多情卻總似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其中「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將蠟燭予以擬人,則蠟燭有心,知道惜別;
替人垂淚,直到天明。如此象徵離別之情,更覺難捨難分。
卜的字形有兩種說法:一是象龜兆縱橫,二是象灸龜的樣子。
它是一個象形字,所以解釋為「象龜兆縱橫」是比較正確的。
至於引申義,則做「占卜」的意思。
有關卜的常用詞有:賣卜測字、前途未卜、未卜先知、
求神問卜、吉凶未卜、死生未卜
孩子如果有不好的習慣,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年紀小、
不懂事,所以等他長大再教他;可是,這麼一來,
養成的習慣必須花更多時間,才能改正過來。
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耐心的糾正他的壞習慣,
使他知道怎樣才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其中「巴山夜雨」是重複句,
「何當」與「未有期」又往復回環,互相呼應,
可展現含蓄不盡之意。
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詩云: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秋天天氣涼爽,適合散步;秋夜月色皎潔,令人生發懷想。
作者以前兩句寫自己,後兩句寫友人,
看似平常言語,卻抒發空靈的意境,試想:
「空山松子落」點出秋季;與「散步詠涼天」呼應;
「幽人」即高士,「幽人應未眠」設想友人思己而未眠,
情感一來一往,交織出彼此深厚的情誼,寫來淡而有味。
几的字形,就像是几案的樣子,所以是個象形字。
古人坐著的時候,身旁會有几案可倚,
如今之承盤而有足者,「舉案齊眉」的「案」即是 。
几現在都寫成「机」,机是個後起的形聲字,所以兩個字是同一個字。
常見的詞語有:几案之才、窗明几淨、雪窗螢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