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回、者般、者箇

《說文解字》在者字下有段玉裁的注解:

「言主於別事,則言者以別之。」

可見古時候的「者」字,相當於現代的「這」字,

「者回、者般、者箇」也就是「這回、這般、這箇」,

古典小說中經常有這個用法。

教孩子面對情緒

人類正面的情緒,有快樂、愛和驚喜,

但負面的情緒遠比正面情緒多。

挫折、沮喪、哀傷、羞愧、憤怒、厭惡等,

我們該如何教孩子面對呢?

先教孩子整理出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

然後教孩子以二十一天為周期,或理性溝通,解決問題;

或轉移情緒,培養興趣;或求助他人,減少挫折。

最重要的是每天收集小快樂,使我們的心情處於正面情緒中。 

志心作福功不唐捐

一個人能發敬信心、歡喜心、清淨心,必能福慧雙修。

敬於事、敬於人,就有道而正焉,此福之所倚;

喜任事、愛眾人,常生歡喜之心,此慧之所長;

能靜觀、能慎思,靜中練成定力,則福慧必至。

注音的拼音教學

注音符號教學中,拼音的教學法是最難的。

拼音時,如果是單韻符,可以將聲母、韻母快速唸出即可。

如果是複韻母,則須先念出標準韻符,然後聲母與它拼讀,

快速的唸出來。

教師能善用這個技巧,教拼音就不難了。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南朝樂府‧秋歌》寫道:「秋風入窗裡,羅帳起飄颺。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詩人托月光將相思之情,傳給千里之外的心上人。因風起興,因帳飄颺而思緒紛飛,

又見月明皎潔,將滿腔思念託付月光,採用的是化虛為實的手法。

光的映照千里,也正如思念的網,寫來頗見情思。

至誠無息

真正的誠意是日新又新,自以為無所以有,空才能不窮。

因為空無一物,才能變化不已,變化不已是生命的本質。

君子如何面對變化不已的人生?最好的方法是日日新,又日新,

這樣才符合生命的本質。至誠的人,絕不會停止修為的腳步。 

匚的意思

匚這個字形,指的是方形的器具,它是一個象形字。

方形的器具通常用來裝東西,所以又引申為置物之器。

後來匚廢而不用,寫成方,其實「方」是「匚」的假借。 

我們現在說「方圓百里」的「方」,用的是假借義。

方的常用詞有:方寸之地、方寸已亂、方外之人、

                  方枘圓鑿、方趾圓顱 、方興未艾。

教導孩子有禮貌

有時候,我們面對熟悉的人,由於關係近了,禮貌也變差了。

剛開始認識一個人,我們總是以禮相待,然而日子一久, 

態度就變得隨便了,也忘了應有的禮貌。我們除了提醒自己之外,

也要教孩子有禮貌,因為美好的行為人人愛,美好的感覺最可愛。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詩人對萬物皆有情,看見紅葉,覺其飄零,然又無可如何。

一句「殷勤謝紅葉」,言其不捨;

一句「好去到人間」,充滿祝福,

詩人的宅心仁厚,遂在其中表露無遺。

此即「紅葉題詩」典故的由來,見《太平廣記》。 

人世間一切事等此,

望物興歎,莫可如何,也謹能以期待之心,

盼來日之圓滿。 

李白戲杜甫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裡的「生」不是名詞,而是語助詞,相當於「麼」,乃是唐人的慣用語。

大凡學問之道無它,真積力久則入。

大詩人為作詩而瘦,其殫精竭力,由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