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个字–象形字动画 – Please list all 36 characters you can find from the video.
Question: 請問你將如何運送虎,羊和花到對岸,而不讓花被羊吃掉,或是羊被老虎吃掉呢?
From the video story, how are you going to handle, when tiger likes to eat sheep, and sheep lie to eat flower?
甲骨文和象形文
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商代的文字資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晚商的甲骨文為最多。各種質料上留下來的文字都與甲骨文屬於同一系統,因而商代的文字可以甲骨文為代表。甲骨文是我國漢字發展史上的一種文字,是晚商時期占卜記事文字,也是當時實際使用的文字。對於這種占卜記事文字的名稱,開始有人叫它作“龜版文”、“龜甲文”、“甲骨刻辭”、“龜甲獸骨文字”,後來又有人叫它作“貞卜文字”、“甲骨卜辭”、“殷虛卜辭”,還有人叫做“殷虛書契”、“殷虛文字”等,最後約定俗成地把它叫做“甲骨文字”,簡稱“甲骨文”。
[資料來源:http://big5.huaxia.com/zhwh/wszs/2012/06/2876511.html 華夏經緯網 2012-06-05 ]
Question: 請問「甲骨文」和「金文」(「鐘鼎文」)有什麼不同?
甲骨文相片來源:華夏經緯網 2012-06-05 14:15:08 金文資源取自:Hudong互動百科 |
http://www.hudong.com/wiki/%E9%87%91%E6%96%87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会意字 Associated Compounds
Learn Chinese – Chinese Body Parts Vocabulary
自, 甲骨文 像鼻子。“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 (田,像鼻孔)加 (大,人)另造“鼻”, 造字本义:人的脸部中央突出的呼吸器官。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自部】自 zdic.net漢典网 鼻也。象鼻形。
棒棒天使 – 感恩的心

?
唱歌學中文:Use your own words to describe below 3 songs contents. (四千金欢乐童谣) 稻草里的火鸡+不洗脸的跳蚤+老乌鸦和小乌鸦
練唱 Sing along:稻草裡的火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w4gPogI_8w 獨上西樓
*請找出也能引起你共鳴的傳誦佳句 -find your favorate phases or sentences.*
賞析:相見歡(李煜-李後主)-國語朗讀B組選讀作品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謝﹕凋謝。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裡﹐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于“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嚮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