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進課室,心情是忐忑的、緊張的,深怕一個不小心就鬧個大笑話。在阿安老師的建議下,我們分成兩組:我、華隆及佳瑜和嬿倫,分別帶領三到六和一到三年級。在想了一夜的課程後,我就像出發的遠征軍,拿著白板筆推開了教室的門。
我揣測了一晚,卻從沒想過開頭會是這樣。只見一群活潑的小孩跑來跑去,一眨眼,就有一個小孩衝過來巴著我問:老師!你會講福建話嗎?(用台語)當下,我愣了愣旋即說到:摁!會一點點!小孩便興沖沖地跑走了,留我一人徒留納悶。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裡不僅有許多華人聚集,而且多是福建、客家人,只不過這裡的福建話和台語還是不大一樣,像我們會說:洗身軀,他們則說:強水,所以有時候還是會產生雞同鴨講的狀態。也沒有對錯或者正宗,就只是隨著歷史的滾輪、時間的淘洗,語言,開始有了新的生命和歸宿,這同與不同,僅僅是遷徙刻畫出來的痕跡。
第一次準備的課程是請學生寫下性別、高矮、胖瘦、(不)喜歡吃的東西以及(不)喜歡做的事,接著再請同學猜猜這是班上那位同學寫的。在一來一往互動過程中,發現學生程度不一,有些很快就ok,有些則需要不斷的解釋,可能利用英語、可能是肢體語言。大體來說,四年級的學生多有詞彙量不足的問題,知道想表達的東西,卻不知如何說、如何寫,不過開心的是學生多會努力的溝通,縱使我聽不懂印尼文也認真解釋,我喜歡這樣的活潑,我想這是今後我要加強的目標。
不過也許是第一次,還是不太上手,在管理秩序方面還有很多加強的空間。這裡的教育哲學就如同它的名字:開心學校,因此強調學生能快樂地學習,有點「愛的教育」的味道,希望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取代打罵壓迫。如此,我便有了新的課題:如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順利進行課程,而不任其吵鬧走動呢?我只能這裡說這裡的老師真不簡單啊!看來,我得好好研究班級經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