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下載吧!」「快!聽說4比較好玩」「真的嗎?它出到幾代了?」偌大的桌子上,只見一群台灣人圍著筆電七嘴八舌地討論兒時的記憶遊戲──大富翁,沒錯,正是「大富翁」。為什麼會選大富翁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所占記憶體空間不大,又能多人進行,最重要的是這項遊戲非常殺時間,很適合當作閒暇之餘的娛樂。然而,就在我們歡欣鼓舞地慶祝找到載點時,才發現下載需要大量的時間,而好巧不巧我們肚子又剛好鬧空城計,因此只好將這次的計畫作罷,不過,卻也因此讓我想到:是不是可以把課程加入大富翁的元素呢?
上網搜尋一下資料,發現已經有許多前輩已經做過類似的活動,而且學生反應也相當熱烈,是值得參考的一項做法。正當我興沖沖地開始著手準備時,我才驚覺這可是一大工程啊!首先是該採用哪種形式呢?秉持著環保的概念,本希望是直接畫在白板上進行,但這樣一來得花許多時間畫白板,這段時間小朋友早就不知道跑去哪裡玩了,因此行不通。如果使用PowerPoint呢?這項方案的隱憂是我擔心小朋友會因為想看清楚銀幕而不斷衝到台前,而且語言教室的使用主要是四到六年級,三年級得看其他班有沒有使用才能決定,也有一定風險。思前量後,我決定使用畫海報的方式作為這次活動的媒介。但是真正的難題還在後頭:題目該從哪裡找呢?到底要多少題目才合適?節奏又該如何掌握?一沒經驗,二沒時間的我只好硬著頭皮從過往的記憶和想像中搜刮出一個雛形,再搭配另一位台灣同學的幫忙才將這次的課程準備好。
為了解決時間搭配的問題,這次活動採用積分制,這樣就能多繞幾圈、多玩幾次。其次,題目的設計及形式採用課本裡的練習題當作遊戲的資本,既可以讓他們玩樂,也能讓他們複習,如此,才不會淪為前輩們所說的「上完課,只記得玩……什麼都不記得了」。全班先分若干組,準備好磁鐵後即可進行,下課鈴聲前5~10分鐘才告一段落結算分數。
實施下來的結果,小朋友都相當投入,反應也很好,是可以繼續沿用的一種模式,只是仍有些問題要再注意。例如分數加減的掌握就是小朋友很在意的一點,因為在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周詳,導致有些難的題目加很少分、簡單的題目卻加很多分。第二是為了讓遊戲更有趣味性,所以也在其中放入「退後6格」這樣的設計,但是卻造成有些組別一直卡在某個地帶跨越不過去,是要再小心的部分。還有很多細節,像台上小朋友答不出來的時候該怎麼辦?如果同一組幫忙,必然引來另一組的不滿,會不斷跟你說「他不會,不公平」如果換另一組回答,也就等於這組有兩次回答機會,容易造成分數傾斜的狀況,就常產生某一組別鬥志盡失而不想玩,因此這之間的拿捏要再想清楚。而且,如果要畫海報,也相當建議可以和其他老師合作,讓這張紙可以不斷地使用,創造出更多更高的價值,而不是用一次就丟掉。
「誰要?」「我!我!我!」一堆小手瞬間舉起並投來期盼的眼神「好!你來」我抱歉地笑了笑,指了指其中的一位小朋友。大富翁、翁富大,願你們都是人生中的翁富大,華語世界的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