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敗

    「老師,關於下禮拜三年級的課程要做什麼呢?」「喔……複習這個」「這個?」我眼愣愣地看著那張紙,過了許久才醒悟般點了點頭,心想:終於要來了嗎?

    回去後,我開始陷入沉思。

    在那張紙上,是「句子重組」、是「圈詞」、是「聽寫」。老師話好像還在耳邊迴盪著,像是要吹促著什麼,又像是要安撫著什麼「所以……我要讓他們做這個練習,要出考卷嗎?」「都可以呀!你也可以出這樣子的,然後看看他們的程度」是嗎?要這樣子嗎?我開始迷惘了、開始墜入天人交戰的無限循環中。無考試、無作業這個條例已經實施已久,甚至已經深植我心,本能地就讓我想往遊戲方面發展,因為我也相信遊戲中學習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甚至更能引起學生的專注,但是也如同老師說的,「平常阿……就是一直玩遊戲啊,偶而給他們做做練習讓他們靜下來也不錯」而且,遊戲中難免會有親友團的支持,這樣就很難了解個別學生的吸收程度如何了,再說,面對逼近的期末考試也的確需要一點時間準備。

    因此,我決定折衷。一開始,先讓小朋友做圈詞的練習,這是我花了一些時間從課本裡設計的題目,等大家都完成了,當場公布答案加深小朋友的學習印象,接著,再利用之前做的字卡進行排句子的遊戲。每人皆可拿到一張字卡,仔細聆聽老師所說的句子,若有唸到自己手上的字立即到台前,並和其他同學一起站立排列。「會很順利的」我這樣想,但是又有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呢?

    「老師,好了!」「這麼快」這比我預估的時間還快幾十分鐘啊,「幸好有準備第二個小遊戲」我安慰道。然而當他們拿到字卡,另一個問題不知不覺就浮現了,可能以前有老師玩過其他類似的遊戲,所以他們腦袋開始自動進行尋找同伴的遊戲,例如「月」就要找「亮」。為此,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重新解釋。然而,小朋友似乎仍有點茫然,即使到了台前也沒有通力合作排好,必須我自己下去幫忙,再過一陣子,小朋友覺得無趣便開始各自嬉戲,而此時也要下課了……

    我像一隻挫敗的公雞回到辦公室開始思索其間的問題。主要是圈詞對他們來說太簡單了,在跟老師確認過後,才知道原來他們每課都會練習,這跟我原本預估: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所以需要點時間摸索不一樣,看來在設計上還是要多跟老師做確認,以免出差錯。第二,字卡的數量與人數不符,也就是說字卡太多以致於我每次念句子前,都要先把手上多的字卡換給一部分小朋友才可以進行,這樣不僅拖延時間,也容易讓小朋友失去興趣。「有必要重新設計活動。」我喃喃唸道。

    所以,最後圈詞仍然保留,我想做為一個開始前的暖身,接著再複習第八課的幾個句型熟悉熟悉為接下來做準備。等大家都了解了,才發下重組句子的練習單讓小朋友試試身手,也順便檢視自己哪裡還有遺漏。很幸運地,這一次,順利過關!也讓我了解到以前課本裡的一句話,「課堂是變動的」,所有的課程都需要歷經不斷地修改才能臻至完美,一個教案被修個34次實屬正常,如此,也才更適合小朋友學習。

   「老師!有幾個?」「14個喔」「哪裡?」「這裡啦」「什麼?」小朋友嘰嘰喳喳地討論的樣子看得我都樂了。如果說有誰可以讓我一直苦惱又心甘情願,一直開心又繼續煩惱,那一定就是你們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