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週 9/19-23

  這一周是月考周,考前幾天都在為了月考做準備,每天都跟打仗一樣,早上拼了命地幫學生們複習再複習,下班了就立刻打開電腦為月考出題。

  第一次這麼正式地為這個班出考卷,才發現一點也不容易,學生們的程度不高且參差不齊,在我們標準裡的那些「基本題」,例如:國字注音,對他們來說都是很大的考驗,就更別說選擇題以及造句等其他題型了。原來一張考卷背後,隱藏著這麼多的壓力,校方希望的考卷標準,學生的實際程度,家長們對分數的期望,這三者完全抵觸,教師卻被夾在其中,有時候真覺得進退不得。

  平常的考卷能判斷的有限,因為有些同學去補習班補習,早就寫過了同樣的測驗卷,而今天考完了國語跟社會科,這個班級的實力真正地見真章了,我們班的程度十分兩極化,一半位在高分群,另一半卻都不及格,完全沒有中間程度的人,改完考卷後我頓時覺得很沮喪,因為同樣的內容,前三天我真的都已經要複習到講破嘴了,什麼練習都做了,可是態度鬆散的學生不聽就是不聽,要錯就是要錯。不希望自己因為迫於這樣的生態, 變成丟答案給學生背的那種老師,但是其他方式似乎又很難短時間改變早被制約的學生,雖然早就聽資深的老師分享過在僑校教書的成就感較低,但是面臨這第一次的成績,我還是需要學習怎麼面對與調適,思考接下來的教學模式是否需要調整。

 

 

第四週 9/12-9/16

  這一週碰到了韓國的中秋假期,中秋節是韓國的大節日,比台灣還要更加重視,中秋節當天,大家都要返鄉祭祖,整個城市跟空城一樣。

  下星期就要月考了,雖然放假很開心,可以休息,但是心裡卻還是會憂心課程的進度能不能趕完,這樣的心態變化其實很有趣,想以前自己是學生身份的時候哪裡會擔心那麼多呢?

   以前實習面對的都是成人,年紀再小也頂多是青少年,這次面對的是一群7歲到10歲的小毛頭,每件小事都要操心,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狀況,像是前幾天,我一發下小考試卷,就有小孩子噴鼻血,我一邊幫他處理之餘,一邊笑著問他是不是考卷太難了所以他就噴鼻血,他也戲謔地點了點頭,讓我哈哈大笑。小孩子又很喜歡告狀,每件小小的事在他們的世界裡都是大新聞,每件小小的事都希望老師來幫忙裁決,跟其他老師討論過後,覺得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其實很重要,都與每位老師想把自己的班級經營成什麼樣子,以及希望自己在孩子心中的角色是什麼很有關係,這陣子從別的老師身上學到很多,太多的班級經營概念以前沒學過或是並不是真正的了解,畢竟之前受的是語言老師的訓練,每一天都學到一點新的東西,希望在接下來的這一年裡可以讓自己的實力更加堅強。

第三週 9/5-9/9

  很快地,就進入了第三週,想想其實來韓國四個月後就要回台灣放寒假,四個月,也不過是十六個禮拜,忽然覺得自己真的沒什麼好思鄉的哈哈!

  這星期想要談的是學生們的寫作能力,這又是讓學生們非常辛苦的一塊,學生們的中文程度不高,連說話都很難成句,更何況是寫作要求成篇。收來的日記本很明顯地就看出每位學生寫作能力的差異,有少數幾個寫得不錯,就只差在知道的詞彙不多,其他的學生雖然寫的是中文,但老師我真的完全解讀不出整篇文章的意思。僑校的學生真的很辛苦,程度還不及卻要苦苦追著台灣教材跑,我只能盡可能地擠出時間,讓他們可以練習用詞彙和語法慢慢地構成句子,現在短時間還沒有辦法看出成效,希望幾個月以後能看見不錯的成果。

  另外,經過了這兩個星期,依稀了解了每位家長對於小孩子的期待和管教方式。班上有幾位家長對於小孩非常嚴格,分數稍微不如家長理想可能就會採取打罵管教,但是有些學生的家長工作十分忙碌,幾乎沒有時間管教孩子,所以那幾位學生的態度可以說是非常鬆散,大部分的情形我是從連絡簿中得知,因為我一開始就讓學生們養成連絡簿要簽名的習慣(以前他們不需要給家長簽名),盡可能地搭好與家長溝通的橋梁,但開學幾天後就發現,有些家長不會看孩子的連絡簿,因為他們每天早出晚歸,根本就和孩子碰不上面,了解這樣的情形以後,我更覺得教師這個角色的重要性,教育和家庭真的應該要環環相扣,既然有些事情無法改變,那教師只能利用孩子們在學校的時間,培養孩子們的責任心和學習態度,這樣很困難,但是看著學生們天真的表情,我想我會努力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