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這是一首贈別詩。詩人環顧友人離別後的四周,亂煙、碧砌、飛月、離亭,景物是虛中有實,實中帶虛,一片淒清之中,彷彿有友人的溫情。友人離去之後,詩人獨處,方察覺心中的寂寞,仰望四周景物,點出「心」之寒冷。詩人運用了外在的景,渲染內在的情,由「亂」、「籠」、「寂寞」、「離」、「寒」等字眼,即可想見詩人的心境。

美與實用無關

美與實用無關,與直覺有關,美與善無關,與心態有關。美既是主觀的認知,也是客觀的表現。當我們在創作藝術作品的時候,一些來自於直覺,一些來自於學習。心若覺得物美,物似乎也會感知;相反的,一旦覺得物不美,物也就顯得平淡無奇。

錢起〈送僧歸日本〉

錢起〈送僧歸日本:「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這是一首送別詩,所送之人乃日本僧人。首言僧人不遠千里而來到中國留學,彷若一場夢。日本隔著滄海,此次回到故鄉,當能通禪宏法。佛家謂人世如鏡花水月,此間你能了悟禪意,海上魚龍也同來聽取梵音。只是我希望你能憐惜這一盞明燈,使萬里外的人們也能點燃眼中智慧的光。來中國遊學,本意即是傳慧命到日本,前半只說遊學,後半寄寓盼望,又是另一種寫詩的巧門。

文藝是慾望的昇華

創作文藝的一個原因,乃是慾望的昇華。在現實世界無法得到滿足的,創作中大可上窮碧落下黃泉,充分的發揮想像,使心靈得到慰藉,所以說文藝是慾望的昇華。欣賞文藝作品也一樣,藉著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可以洗盡心中的哀憐、恐懼,而後感受到心裡的平靜,那也是情感昇華的緣故。

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做父母和師長的人,在懷疑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我們常自以為是的認定孩子做錯事,於是在心中生悶氣,但也許是一場誤會。因此,在生氣之前,先聽聽孩子怎麼說,再決定要不要生氣。只有開明的父母和師長,能得到孩子的敬愛。不明就理的將過錯加諸在孩子身上,孩子不但無法諒解,也從此不再敞開心胸相信你,這麼一來,又怎麼教育他向上向善呢?

癶的意思

癶這個字的外形,就像二足相背的樣子,它是一個會意字。從兩足相背就引申出了「不順」的意思。

從癶造出的字有登、發等字。

登的常用字有:粉墨登場、登門造訪、登峰造極、

                 登堂拜將、登堂入室、登高望遠

MyCT華語發音教學

MyCT是一套華語發音教學軟體,老師在教學生學會會話之後,可以讓學生藉著這一套發音自學軟體,在家自行練習發音。這一套軟體的特色是有自我診斷機制,當我們學老師發音之後,可以錄下自己的發音,然後會得到分數。從發音、語調、流利度和音量這四項中,得知自己發音的缺失,再加以改進。

白的意思

白這個字的外形就像是我們的鼻子,本義是「鼻子」,引申與「鼻子」有關。現在我們把它讀做白色的「白」,已經不是它的原意了。

白的常用詞有:白璧無瑕、白面書生、白頭偕老、

                  白手起家、白髮蒼蒼、白駒過隙

李白〈送楊山人歸嵩山〉

李白〈送楊山人歸嵩山〉:「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青溪松。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這是一首贈別詩。詩人自言在嵩山玉女峰上,有一間萬年老宅。在那裡有明月相照,月兒常高掛在松樹之上。若山人前去掇拾仙草,千萬記得長了紫茸的菖蒲才是好的。等山人到了玉女峰,詩人也會騎著白龍前去拜訪。這首詩的特色是虛實相生,充滿想像。試想:世上哪有萬古宅?這裡是採誇飾的手法。「長留一片月」,意象何等的美!此是化實為虛。「青天騎白龍」,這也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都可以意會那是一種誇飾的手法。此詩一經點染,倍覺新鮮有趣。

田的意思

田這個字的外形就像是種植穀物的稻田。本義是「種植穀物的地方」,引申與「田地」有關。

田的常用詞有:滄海桑田、解甲歸田、求田問舍、

                  藍田種玉、瓜田李下、肥水不落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