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周實習周記(20111104~20111108)

  學校應該是從本學年度開始執行周六加開中文課的計畫,出期規劃每個年級開一到兩班,課程內容包含閩南語、音樂、寫字及說話,高年級並有書法。一開始學生到課率不低,但每班大約在十多人左右,因為該課程採自願性,並沒有強迫學生參加,自然而然上課人數不比平日。加上,課程安排上有一些問題,例如內容的規劃沒有系統性,卻乏架構,學生學習到的東西相當零散。而負責規劃該課程之一,同時也是任教周六書法課的中華民國籍教師更是數月未到職。近來更面臨學生人數銳減,各年級皆減為一班,或兩個年級合併為一班的情形。學生無心上課,來學校的目的只是為了和其他小朋友玩樂,老師們怨聲四起,一來是因為學生難以管教(周六本來不是正規上課時間,學生只想放鬆),二來是老師不知道要教什麼了!如果隨便亂教,想到什麼教什麼,沒有經過整體規劃,只會浪費時間和金錢,學生根本學不到東西,更何況,規劃課程內容是決策者應該要做好的「功課」,而不是一聲令下,要求老師「上課就對了」,可是卻提不出合適的教材。

第二十二周實習周記(20111029~20111102)

        本周是上下學期交接的假期,所以我們有很多空閒時間可以到處逛逛。原本我們打算安排去附近的薄荷島玩,但一趟就要花費三、四千披索,基於經濟上的考量,最後還是作罷。所以放假的這幾天我們也沒有去什麼特別的地方,就是附近的大型購物商場。

  我們剛來的時候,因為不熟悉公車路線,所以每次出門都得坐計程車,雖然車資比起臺灣已經算便宜了,但後來我們知道該如何搭公車候,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俗擱大碗」!

  這裡的公車叫Jeepney 每一輛車都挺迷你的,總載客量大約是二十到三十人不等,依據車輛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車資起跳價是七點五披索,若車程較遠,則可能多達十披索。付款方式不是上車時自行投入錢箱,而是交給司機,或是「車哥」,如果有些乘客坐離司機或「車哥」較遠,則由其他乘客幫忙傳遞。「車哥」這個名詞是我自己取的,他們可以算是司機的助手,負責收取車資或招攬乘客上車,「車哥」通常不坐在車內,而是抓著扶手,站在車門口。所以我常常覺得這個職業很辛苦,可能隨時都有被後方車輛追撞的危險,同時還得飽受日曬雨淋之苦。但不是每輛車都配有一位「車哥」,如果沒有的話,司機什麼都得自己來,收錢、找錢,還要一邊開車,有點危險。

  每輛車的車身都有不同的彩繪,有時候還會看到小熊維尼、海綿寶寶等卡通圖案,相當可愛。

  Jeepney是沒有玻璃窗的,不過不用擔心下雨會淋濕,因為窗框上有帆布或塑膠,平常沒有下雨時是捲起的,下雨時,大家會一起把它拉開,可以算是防水的窗簾,雖然效用並不大,但起碼可以遮點風、擋點雨,湊合湊合著用。

  沒有下車鈴要怎麼讓司機知道下站停車呢?有些人會用戒指、錢幣等金屬敲敲扶手,有些人會發揮菲律賓人的專長─口技,用嘴巴發出奇特的聲響,司機便會停車。這專長還真是得天獨厚,我們曾試過好幾次,但是根本沒什麼聲音,別說是司機了,我看連我們隔壁的乘客都未必聽得見了!往往還是要靠別人幫我們「發聲」才下得了車。

  雖然jeepney沒有冷氣、沒有先進的設備,沒有舒適的座椅,沒有寬廣的空間,但它卻充滿了人情味,這是坐再怎麼高級的車都無法享受到的。

第二十一周實習周記(20111023~20111027)

        以前我們在學校,如果遇到某些要事必須出公差,或請公假,一定會有某些程序,例如要請認證單位簽章,任課老師簽章以及導師簽章,並且註明事由、日期等,這些程序雖然有點麻煩,但一來,這是學生請假的證明,二來也是對老師的尊重,任課老師有權知道學生之所以沒有來上課是為了什麼吧?

  我覺得這裡的人好像不玩這一套。有時候,班上會突然有某些人缺席,請病假的就另當別論,可是有些同學明明剛才上英文課時還在教室,可是一到了中文課就不見人影,每次都要查問個半天才知道,原來是被某某教練抓去練習,或是某位英文老師須要人手幫忙處理某些事情…這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如果問得出個所以然還好,有時候,連其他同學都不知道那些同學缺席的原因,那我該如何是好?每次不聲不響就把學生叫走,剝奪他上課的權利!萬一學生是自己逃課,老師又以為他是被抓公差,講句不好聽的,要是真得發生了什麼意外,應該由誰來擔這個責任?

  之前籃球隊員好像要拍攝團體照,學生直接在走廊上集合,也不管是否打擾到其他班級上課。而教練也在一旁,為什麼就不能進來跟老師打個招呼,通知一下呢?如果覺得要通知各班實在太麻煩,可以送公文不是嗎?或是到辦公室講一聲,不會花多少力氣吧?

第二十周 實習周記(20111016~20111021)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本周開始,我們班上將多一位由隔壁班轉來的新同學,至於理由,實在讓我覺得有點牽強。我接收到的訊息是,因為這名學生的字跡潦草,經常寫錯字,所以希望轉到我們班上來,讓我來把他的字練得好看些。

  學生要轉到我們班來,我當然不會拒絕,只是開學都四、五個月了,他應該早已適應原先老師的授課方式了,然後現在又突然將他轉班,重新適應我的課堂,對學生未必事件好事,況且,待在他原來的班級,難道就不能把字寫好嗎?一定要這麼大費周章嗎?

  小朋友現在開始要背九九乘法表了,而且是用閩南語,這方面我真的沒辦法了!因為它不是我的母語,我不想誤人子弟,所以便和另外一位老師協商,交換教師,由他來教我們班九九乘法表,我則幫他上他們班的「弟子規」。他的班級是出了名的吵鬧,因為每個禮拜六我都得領教一次!這還是第一次上正規課程,他們班出乎意料的安份,而且上課也很認真、積極,大家都相當踴躍發問,只是積極過了頭,讓我有點不習慣,當他們有問題時,都不會舉手,而是激動地跑到前面來問。好像不管哪一個年級的小朋友都有同樣的問題,大家都喜歡上課站起來或走動,因為從小就沒有養成好習慣,長大了要改真的很困難!

第十九周實習周記(20111010~20111014)

        原訂本周三、四為第二次月考,但星期三那天颱風來襲,於是大家都賺到一天颱風假,這樣也好,學生可以有更多時間準備考試。

  第一天是考算術,內容有百位數的國字和阿拉伯數字互相轉換、加法及減法。其實這些東西都不算太難,平常也給他們很多練習的機會,只是考出來的成績並不是那麼理想。很多人明明都會,可是因為粗心大意,看錯加減號,或是忘了進位、借位而答錯,真的很可惜。我在考試時已經提醒過大家,寫完考卷一定要記得檢查個兩三遍,但就是有人很自以為是,覺得不需要檢查,結果錯誤百出。

  第二天考國語,題目多到嚇死人,四課課文的默寫、二十五題的造句及造詞,學生寫到叫苦連天,不停地抱怨寫得手很痠。我知道他們寫得很辛苦,因為我有試著作答,寫完也要花不少時間,更何況是這些小孩子,寫字速度本來就比較慢,還要花時間思考,平均須要花將進一個小時才能完成整份考卷。

  雖然題目是根據「筆記」(是這裡的習慣。每一個有一個總整理,內有生詞、造詞、造句、默寫及筆順幾個部分)出的,所以基本上所有的題目在平時考試時都出現過了,只是這次,出題者只出了較難的部份,最後一個「筆順」反而沒有出到,因為這是很好拿分的題目,可以讓程度沒那麼好的同學拿分,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一定比默寫、造句來得容易。我認為沒必要刁難學生,有時候出些簡單的題目,可以讓學生增加點自信心,不是也挺好的嗎?再來,造詞、造句那些東西,也沒必要每一課的每一個都出吧!可以挑一些比較重要的、常用的考就好了,一個字要造三個詞,十三題造詞等於要寫三十九個詞,他們只是一年級的學生,這麼做對他們來說負擔真的很大,我認為,出題這項工作交由第一線的教學工作者來負責也許比較適合,因為他們最清楚學生的學習狀況,知道學生的強項、弱項,兩者互相調配,或許會更好。

第十八周實習周記(20111003~20111008)

        由於下周即將進行第二階段考試,所以本周安排了許多複習考或練習,以利學生更熟習考試內容。

  奇怪的是,有位同學每次在上完第一堂英文課後,就離開了,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位同學不喜歡考試,覺得很困難,因而逃課。而她的家長也同意她因此不上中文課。不過,在她缺席這麼多堂課中,她的母親僅只一次簡單的告訴我她的女兒需做身體檢查,其餘的也沒有多做解釋。

  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對全班說:不管我們做任何事都好,絕對不要因為遇到困難而逃避、退縮,絕對不要像這位同學一樣,應該面對它、解決它,如果遇到問題,可以求助,可以來找老師或其他同學,一定可以解決。我還舉自己的例子給小朋友聽,我說,如果我在這邊遇到了困難,如果我也不想解決、不想面對,那我是不是可以明天就打包回台灣了呢?我的目的是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是「責任」,我的責任是把他們教好;而孩子們的責任就是把書讀好。其實,其他小朋友也知道這位同學是因為這種原因而不來上中文課的,為了杜絕大家有樣學樣,我才會對他們來個機會教育。

  這位家長讓我想到一句話:「慈母多敗兒」雖然我不了解他們平常對孩子的管教方式,但是透過此事,我只知道這是一位不負責任以及寵溺孩子的母親。如果孩子在課業上有困難,我們應該想盡辦法幫助他學習,而不是陪他一起編謊話騙老師,任由他逃避,這樣一來,不是給孩子不良示範嗎?

第十七周實習周記(20110926~20111001)

  將近一個星期沒上課了,果然,學生把能忘的都忘了,所以本周花了很多時間複習課文及生詞。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放鬆太久,大家都提不起勁來,唸課文的時候大家好像只剩半條命一樣,有氣無力的;寫字時也一樣,慢吞吞,東摸摸西摸摸,真的不得不提醒他們要好好振作起來,否則如何應付即將來臨的月考?

  不過這裡的假日也出奇的多,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天,奇怪的是,大部份的學生和老師好像都搞不太清楚放假的理由,只知道當天不必去學校上課,莫非是因為假日真的太多了,所以才記不起來?這種事在台灣絕對不會發生,因為假日放來放去就那幾天,數都數得出來,而且我覺得,臺灣的假日或紀念日,學校或政府一定會加強宣傳,並有相關的措施來像學生或人民灌輸某些文化層面的知識。例如端午節,學校會有相關的課程教小朋友親自體驗包粽子、掛香包的活動等,但是在這裡,雖說是僑校,也沒什麼活動或是宣傳布置,學生便失去了一個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有點可惜!

第十六周實習周記(20110919~20110924)

        本周實質上只上了一天的課。因為周二是全小學部的朗誦比賽,周三至周六是為期四天的運動會,換句話說,只有星期一照常上課。

  由於隔天是比賽的日子,星期一時,我特地花了比平時多的時間替孩子們做最後的訓練,從走上臺到鞠躬下台,任何一點小地方都不能馬虎,還要不斷提醒他們動作是否一致、眼睛要看觀眾而非地面、上臺就位後要跟觀眾敬禮、注意換氣、咬字、聲調是否正確…等。

  這些孩子雖然練習時偶有小狀況或是抱怨,但是上臺的那一刻,他們表現得比平時都還要出色,完全沒有出任何狀況,因此我相當滿意。他們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像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樣!大家都辛苦了!

  低中高年級分別朗誦不同的內容,低年級的由課文中挑選,中年級朗誦「水調歌頭」,高年級則是「滿江紅」。很高興我們班得到低年級組第二名,贏得獎金兩百披索!看來我得好好思考要買些什麼獎品獎勵學生了!其他班級的表現也都不錯,畢竟朗誦古文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麼運動會可以辦四天?問過學生才知道,四天已經算短的了,以往都長達一個星期!既然要花四天的時間來舉行運動會,那麼節目一定相當精彩。可惜學校雖是僑校,但學校內「中文部」及「英文部」壁壘分明,顯然運動會是歸「英文部」所管,所以我們中文老師只要開幕當天到場即可,星期四、五兩天,成了意外的假日。

  周六是運動會最後一天,也是教師節慶祝大會,家長會精心準備了紅包和禮物,學生也賣力表演助興。下午在體育館有啦啦隊表演,每個隊伍都使出渾身解數,想贏得評審的青睞,相當精彩。我發現這裡的表演有些共通點:大家都很喜歡選用相同的幾首歌曲,所以幾乎每一隊都會聽到同一首歌。還有,大家的表演都是「耐力賽」,大家好像再拼搏誰撐得最久一樣,場場都是馬拉松!

  放鬆了這麼久,下周上課孩子們一定無法收心。

第十五周實習周記(20110912~20110917)

加法、減法對我們來說是易如反掌,可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東西。我忘了我們以前是怎麼學會加減法的了,直到今年初,在高雄某間小學擔任課輔老師,看見同樣也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正在練習算數,才回想起來,我們也是畫蘋果、畫線條,一個一個數吧!

  我其實並不知道要怎麼教孩子們加法減法。「會」和「會教」,根本就是兩碼子事!沒上過「數學教材教法」的我,只能趕鴨子上架,用他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或是最貼近他們生活的東西舉例,例如:班上的小朋友、鉛筆、蘋果,讓他們有加減的概念,然後再轉換成式子。值得慶幸的是,我發現基礎加減法,他們已經在幼兒園學過了,也就是說,他們對加減法並不陌生,但畢竟經過一個暑徦,該忘的都忘了,還是得幫他們複習並加強,除了數字變大以外,還進階到進位、借位。這個部份,我真的有點招架不住,因為中文畢竟不是他們的母語,我又不懂他們的菲語,真的很難解釋,所以我只好用很多題目示範給他們看,告訴他們如果超過十以上就要「進位」,只寫個位數,十位數要寫在隔壁那一位數,再相加。程度好的同學都懂了,剩下一兩位同學,每次都會把該進位的數字寫直接寫下,所以十位數加十位數的題目,他們得出來的答案都是好幾千或好幾百!這種案例我就一個一個抓來個別輔導,或是請會的同學幫忙教他們,畢竟年齡相同,語言也通,絕對不會有障礙!要不然我真的沒辦法,當初來之前根本不知道我要教數學…我知道現在說這些也於事無補,只能盡我所能。

第十四周實習周記 (20110905~20110910)

跟孩子們相處幾個月下來,覺得他們的純真可愛,比起台灣的小孩更討人喜歡,也許是因為國情的不同,文化不同,教育方式不同,造就了他們獨特的性格吧!

  不過,再怎麼如「天使」一般的小孩,都有「惡魔」的一面!先前提過,班上的小朋友經常會在上課時間站起來或隨意走動,不管是削鉛筆還是丟垃圾…這些行為,經過我的訓練之下已經有所改善,但不時仍需要人提醒。少部份的小朋友喜歡上課偷吃東西,我不禁要懷疑,真的有這麼餓嗎?小朋友確實比大人容易感到飢餓,也較不能忍受飢餓,但規矩就是規矩,學校不是讓你為所欲為的場所。有時候,當我在對某人訓話時,他都不會看著我,而是東張西望,動來動去,看了真的會更火大,因為覺得他根本沒有在專心聽。不過我後來慢慢發現,他們不看著我是因為他們感到害怕,所以想逃避我的視線,他當然知道自己做錯而被罵了。有些人更誇張,他們不等我說完就想轉身離開!也有人會跟我說:「等一下、等一下」聽了更生氣,哪有學生叫老師等一下的道理,而且那些「等一下」的原因是他跑去跟其他不相干的人講話!我們以前做學生的時候,哪敢跟老師說「等一下」?

  常常我在解釋某樣東西,學生就聊了起來,跟本沒有聽,等我解釋完了,他們又要問,你問你的,他問他的,難道我講的是廢話嗎?所以每次我要講話之前,我都先對他們「撂狠話」,我說:「我只講一遍,不重複,請仔細聽。」或是「從現在開始,我要當小聲老師,所以你們要把耳朵張大。」這招滿好用的。

  所以說,小孩子不懂事,真的要花時間教他們,什麼叫尊重、什麼是禮貌,因為這是最基本的待人處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