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週(8/20~8/26)

    這一週時值印尼的國慶節及回教開齋節假期,也就是印尼的「過年」,總共有十天的連續假期,從8/17休假至8/26。因此林會長特別有時間帶我們出去繞繞,為了體驗印尼當地的過年氣氛,他帶著我們到他的親戚、朋友家拜年,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豐盛的傳統食物招待客人,雖然我們拜訪的幾乎都是華人家,但他們早已融入印尼當地生活,也過起這個傳統節日了。我們受到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對臺灣人都十分友善,對臺灣也有種特別的情感,這種情感在會長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想當時在台灣初次見到會長時,並不覺得他是印尼華僑,也不只是個曾經到過台灣讀書的人,他的言談與思想活脫脫就是個台灣人,給我們非常親切的感覺。這幾天密切相處下來,會長和我們談了很多他的理想,他對教育的熱忱與堅持實在令我們敬佩,他不僅關注印尼巨港當地的華文教育,也持續推動著印尼與臺灣的交流,他說留臺之路是不能斷的,只要他還能夠做就要繼續讓年輕學子們到臺灣學習。
    佛院擔心我們這十天閒著發慌,也為我們安排了活動,我們到了距離巨港不算遠的「邦加島(Bangka)」參觀。這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小島,據他們形容其美麗的程度可比擬為第二個峇里島!出發前我們既興奮又期待,但是到了之後才發現並不是每個海都很美麗,看了看覺得並沒有臺灣的海來得漂亮,臺灣果不愧是個寶島。雖然如此,這裡悠閒的氣氛的確感染了我們,我們的心也得到了完全的放鬆。在這裡的幾天,因為閒了下來,我們有了很多時間聊天,不只我們幾個實習夥伴,也和佛院裡的人聊了聊,這才發現我們來印尼已經兩個多月了,時間真的過得飛快,我還覺得彷彿是昨日抵達印尼呢!想到這裡就不免傷感,再不到一個月,我們就要揮別這裡,回到學生生活了……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所剩不多的時間,好好學習。

第九週(8/13~8/19)

    這一週的課程內容較著重在練習冊上,因一課差不多告一段落,要把先前還沒做的練習補完。週一上二A班時,我先帶他們複習單字、詞語,並利用簡單的例子讓他們熟悉「述賓關係」,如「學中文」、「教中文」。另外,也複習了各個單字的部件,和上週一樣進行了部件組合的活動,這次我要求學生組合好單字之後要造詞,但問題就產生了,學生們對於「造詞」不是很理解,於是我換個說法,請他們給我一個詞,學生們還是愣愣地看著我,我只能先示範造一個詞,有些學生懂了,有些則似懂非懂,後來是靠老師用印尼文說明,學生才明白,我又再次感受到語言的困境!面對這些年幼、中文程度較低的小學生們,我到底該用什麼方法和他們溝通呢?總不能每次都依賴老師的翻譯!我不斷地檢討自己教學的方式,最後我發現是我帶活動的方式要修正,以往我都是邊進行邊說明方式,但會有種活動一直被打斷的感覺,因此站在台前的學生會非常困惑,我應該在進行活動前先「完整」示範一次,並詢問學生是否懂了,看學生的反應再決定是否再示範說明一次,而後再正式進行活動。
 
    一B班已進入新的課程,要學習身體部位,事前我先做了身體部位的圖卡,包含頭、眼睛、嘴巴、耳朵、手、腳和身體,開始上課前我先進行一個暖身活動,我請學生將四散在白板上的身體部位組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小朋友們一看到這些圖卡都很興奮,不等我說明就躁動起來,急著要拼湊這些圖卡,我費了好一番功夫才讓他們乖乖回到座位上坐好。學生們本來就對身體部位有基本的認識,當我指著圖卡時,他們都能夠馬上說出名稱,但是單看漢字時就會猶豫一下,所以上課時我就著重在識字上的練習,並帶他們一起寫一次單字,接著讓他們在課本上練習筆順。每個小朋友的程度不盡相同,寫字的速度也不一,有的很快寫完的會開始和身旁的同學玩起來或吵鬧,還沒寫完的人就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而無法專注在練習上,這個時候叫他們乖乖坐好是沒用的,通常老師會請我再給這些寫完練習的學生做其他的作業,只有這個方法能讓他們安靜、不吵鬧。
 
    三B班的課程也差不多結束,要進入下一課,但因他們都還沒寫完寫練習冊,我只好用一整堂課帶他們做練習。他們班的學生只要一開始做練習冊就會很混亂,尤其有一個學生特別不合作,他的中文程度算好,但就是不願意寫練習冊,常常跟我裝傻,也會一直影響其他同學,起初我還會一直關心他,要他趕快做練習,我發現我愈是態度強硬,他愈是唱反調,後來我就採取不理會的態度了,反而他還會慢慢地寫呢。之前提過他們所用的練習冊有著很大的問題,有的標題太難了,學生不懂,有的則是題目內容有些沒學過的單字,練習冊裡也都沒有標註漢拼,最讓我感到不解的是,練習冊裡有大量「數筆畫」的題目,例如:「火」一共有幾畫,第三畫是什麼,或是將題目指定的筆畫圖黑。這些題目在我看來實在不知道能夠幫助他們什麼,徒增他們的疑惑,所以我就決定跳過這些題目。學生不能夠順利地寫練習冊,常常一有問題就走來走去,或是索性不寫了。這個問題老師也發現了,所以他請我做練習前先把題目的漢拼寫在白板上,再加上我會先示範寫一題給他們看,混亂的情況的確改善了一點,但如果沒有老師和我其他的實習夥伴在一旁幫忙盯著他們做練習,場面可能會更亂,我只能說真的很佩服小學老師堅忍的耐心。
 
    這一週佛院裡好不熱鬧,巨港地區的華語老師或是想加強華語的人都齊聚到佛院裡來上中國暨南大學的函授課程,有兩位教授特地來到巨港面授課程,課程從早上持續到下午,或從下午上到晚上,每個學生都必須放下自己原本的工作前來上課。這是他們第二年參加這個函授,等到修完四年的函授課程,他們就可以得到一張中國暨南大學的大學文憑,教授還保證要是學生們還想到暨南大學繼續攻讀碩士也是可以的。這讓我們感到十分奇怪,這樣對他們來說真的好嗎?對印尼巨港地區的華語老師們真的有幫助嗎?對ㄧ些資歷比較深的華語老師們或許有助益,畢竟他們的中文程度都很深厚了,但對ㄧ些較年輕的老師來說,函授課程的內容則過於困難了,他們能不能完整吸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另外,他們的作業內容也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能力,佛院的老師們偶爾會請我們幫他們看看作業,我們一邊看一邊嘆息,他們答不出來是正常的,題目敘述根本就太難了,連題目都無法理解又怎麼能夠答題呢?他們也說了,平時做作業時,不會做的時候只能上網搜尋,就連作文也不例外,有一次讓教授發現了,結果全體都沒了分數。繳了作業,教授改完後會回寄給他們錯誤的地方,但並沒有指出該如何修正,他們只知道自己錯了,卻無從修正,所以問題還是一直存在。
 
    這些問題林會長也很憂心,如果這些學生無法從函授課程得到實質的成長卻能夠得到文憑的話,巨港地區華文教育真的能夠有所提升嗎?這些老師們將來要面對是欠缺華語能力的年輕學子們,如果沒有扎實又完整的培訓,對這些學生來說未必是好事。會長所希望的是,如果巨港地區的華文教師能團結起來組織一個教師聯誼會,定期討論作業或是舉辦讀書會,比起自己一個人苦讀,大家一起合作對他們來說會比較有效益,且如果可行的話,還能定期從台灣邀請老師過來舉辦座談或培訓。我認為,印尼的華文教育是很值得發展的,這裡的華人都很團結一心,再加上這裡的佛教信仰中心在臺灣,他們對臺灣更有種特別的情感,只要有良好的師資、教材進入到這裡,他們的華語能力一定能夠更進一步,並且還能拉近兩國的距離。

第八週(8/6~8/12)

    星期一上二A的課,我帶他們認識部首及部件,並進行了部件組合的活動,例如:「哥」+「欠」=「歌」,學生們都認得一個完整的字,但要他們把部件組合起來,他們就困惑了。後來我檢討自己的活動方式,其實也有ㄧ些問題,我把部件字卡發給每一組,每個組員都拿著不同的部件卡,他們要根據我說的漢字,一起合作把它組合出來,最快的加分。我原本設想他們會對照自己的部件卡,舉起正確的卡片,但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拿著「哥」的學生會告訴我他沒有「欠」,沒辦法組成「歌」,我告訴他們要在自己的小組找找看,他們不太有「合作」的概念,最後還是一團混亂,也因為我解釋得太多、太雜,導致這個活動不太成功。有了這一次的經驗(教訓),星期四我教三B時,就換了活動方式。我事先把部件卡都黏上背膠磁鐵,一開始先帶他們複習字型及認識部件,接著我把部件卡隨機貼在白板上,全班分成三組,一組派出一個同學上台,組合出我所指定的漢字,最快找到正確的部件卡並組合起來的小組即可得分,另外兩個小組若寫出正確的拼音與詞語也可加分。這個改良過後的組合部件活動就比較成功了,學生們都能夠了解也很積極參與活動。

↑二A上課情形↑三B,部件教學↑部件組合活動 因班級裡的學生程度不一,上完課做練習冊時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有的同學寫得快,有的則完全不了解題目的要求。一開始我採取比較自由的方式讓他們做練習,他們一邊做,我一邊走動觀看他們是否有問題,但後來發現這樣成效不彰,沒給他們時間壓力,他們很容易分心。這週我就帶著他們一大題一大題做,在做題目前,會先有個與題目相關的暖身活動,再以第一題做示範給學生看,讓他們了解題意後就比較方便作答了,如此ㄧ來他們真的就比較專注在練習冊上,也不會因為看不懂而不想練習。另外,練習冊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題目程度與所學不符,題目裡經常會出現課本裡沒有的單字,甚至要求他們造詞,這對學生來說實在太難,他們壓根沒學過,又怎麼能造詞呢?對我來說也是困擾,我不曉得是否要帶他們做這樣的練習題,如果是,就要帶他們認識這個生詞,但這樣也會增加他們的負擔,也沒有「複習」的意義。我想下週如果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會選擇先跳過吧。    這一週一B舉行了小考,老師先出好考卷,考卷內容是寫出數字字型的拼音、根據圖片加減數目及根據拼音寫出數字字型。老師讓我依據考卷的內容先幫學生們複習十五分鐘,好讓他們能順利作答。我先幫他們複習了數字字型,接著讓學生根據蘋果數目加減,一年級小朋友懂得加法,但對於減法似乎就不是很了解,複習過好幾次後,我以為大家都理解了,於是老師就發下考卷開始考試。整個考試過程簡直只能用「混亂」來形容,小朋友們一有問題就站起來問我和老師,於是他們就在教室裡走來走去,還會問同學怎麼寫,縱使剛才才練習過題目,有些小朋友還是不懂題意,整個場面一點也不像正在小考,告訴他們乖乖坐好考試也沒用。不知道這樣的小考對他們有沒有效果,實在很擔心。↑考前複習

    這個週末,慈容學校幼兒園的校長帶著老師們、南台科技大學的實習生和我們到外地玩,放鬆心情!我們去的地方叫作”Pagaralam”,是一個有山有瀑布,美麗的地方。這裡滿山都是茶園,放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隱隱有茶香,還有山嵐繚繞的景象,實在令我印象深刻!真的很感謝學校和佛堂給我們這麼棒的機會去親近大自然,經過這兩天的身心靈洗禮,我又能充滿活力地迎接嶄新的一週了!

第七週(7/30~8/5)

    這一週我們開始在小學教書了,我星期一教的是二年級。二A班的學生都很活潑,有一兩個中文基礎還不錯的學生很喜歡回答問題及提問,其中一個學生還會糾正我!教筆順時,我請學生把手舉起來和我一起寫,有一個筆順和課本上寫的不一樣,那個小男生立刻就舉手告訴我,讓我覺得又好笑又尷尬,因為寫的是簡體字的筆順,所以我也不是很熟悉,看來下次在教筆順前一定得好好地練習練習了!教完生詞後,我帶了一個複習活動,我把字卡隨機發給學生,當我念到那個生詞時,手上有那張字卡的學生必須把它舉起來,學生們舉起正確的字卡時都會開心地笑,他們似乎喜歡這個活動。前半段課程看來互動良好,但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融入課程,我試著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活動,但是個性較害羞的學生就是一直不想理我,讓我不知該如何是好,當我試著要和他們溝通時,其他的小朋友就開始躁動起來,上廁所的上廁所、喝水的喝水,整個場面失去控制,幸虧有老師在場,老師以印尼文和他們溝通,才稍稍安靜下來。老師告訴我能以競賽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以分數來約束學生,像我剛才帶的舉字卡活動也能以競賽方式包裝,老師很客氣地問我能不能讓他試試看,我明白老師是要讓我學習。剩下十五分鐘老師帶了一個寫漢字的活動,他將全班分為三組,每組各派一人到台前,要寫出老師指定的漢字,這個活動不是要比誰寫得快,而是看誰寫得好、寫得正,其他同學可以在台下給予提示,小朋友在台下賣力的揮手、寫筆畫的模樣真的好可愛。三個學生都寫完後,老師會給予評分,學生們不管得到幾分都好開心,看來分數對這個年紀的小朋友來說真的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又不至於讓他們產生得失心。下課後,老師告訴我這一班的學生比較好動,必須多帶ㄧ些活動讓他們動動腦筋、活動一下筋骨,這一堂課我真的獲益良多,以前在課堂上雖然學習了不少教學活動,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才會發現其中的利弊,真是感謝老師給我的指引。

    星期二我教的是一年級B班,一年級小朋友完全不受控制,只有進行活動時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上課時,一年級老師會在一旁用印尼文翻譯,其實我想用自己的方法和學生溝通看看,不一定要依靠印尼文,但不曉得該如何開口,老師也是一片好意。

 

    星期四我教三年級B班, 這個班相當好動,幾乎和一、二年級小朋友差不多,只是中文好一點。我在這個班級帶了ㄧ些活動,但他們不像其他班級會專注在活動上,他們反而會吵吵鬧鬧、跑來跑去,做練習也走來走去,老師一直勸說了還是沒辦法制止他們,加上這一天我因為感冒而身體不適,也無法好好地控制他們,結果這一堂課就在一片混亂中結束了,我都已經精疲力竭,但學生們還是精力十足……看來他們班不適合做太多活動,我得好好想想該怎麼吸引他們的注意。

   

    這一週我們既要準備小學的課程,還要準備晚上的語法課,實在是精疲力竭、分身乏術。本想咬牙撐過最後的幾堂課,但來的學生人數每次都不固定,又很少,實在不符合效益,畢竟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準備語法,這樣對我們來說有些不公平。另外,教授老師們語法也的確遠超過我們的能力了。所以我們向負責人建議提前結束這個輔導課程,反正他們正式的函授老師也快到了。

   這週日我們參加了佛院及慈容學校學校舉辦的「國慶節運動會」,巨港地區大大小小的佛堂都來參加,相當熱鬧。我們四人本來都要參與拔河,但因為我和沁琰都生病了,只好由雅藝和浩傑上場,雖然輸了,但也是一次特別的經驗。

第六週(7/23~7/29)

    這一週已經沒有文化班的課程了,但我們25日才會到慈容小學,所以早上有時間我們就輔導佛堂裡一位將到台灣念僑生先修部的學生,因為他在印尼學的是簡體字及拼音,所以他的媽媽希望我們能幫他補強正體字與注音,避免他到台灣適應困難。我們的輔導教材是中印版本的《五百字說華語》,我的上課方式是帶他讀課文,接著讓他自己再讀一次,遇到不會念的字時就請他寫字型和注音在作業簿上,當作課後練習,這種方式比較土法煉鋼,但在短期內要讓他讀得懂正體字及學會注音,只好讓他不斷地練習讀與抄寫。從這一週開始,我們晚上多了一項新任務,那就是輔導巨港地區的老師們「語法」,參與這個輔導課程的老師有的是慈容學校的老師,有的則是在外面教書的老師,多是與佛堂有關連。我們必須輔導他們直到他們的正式函授課程老師來為止,一開始我們被告知這個輔導課程時,簡直只能用「錯愕」來形容,我們如何以一個大學生的身分來輔導老師們呢?況且他們所使用的語法書和我們學的語法學有些許差異,他們的用書是北京大學出版的《現代漢語語法教程》,裡頭的語法和例句我看得實在有些困惑,我擔心自己理解錯誤而造成老師們的誤會,所以很多地方我都略而不談。上了兩堂課下來,我真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很多專有名詞我無法解釋地很清楚,或是解釋清楚了,但老師們無法吸收,只是一再地繞著同一個問題打轉。這種感覺真的很疲憊,函授課程本來就不是我們能掌握的,而且課程日期與學生人數一直有所變動,這樣的外務讓我們很有壓力。只希望這個課程快快結束,減少我們的負擔。

    這週我們開始到慈容學校,第一天副校長帶我們熟悉環境,認識每個班級,並向學生介紹我們,小學生們都很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化解了我們的緊張。副校長說我們這週先觀摩老師們上課,並且幫忙一年級的教室布置。這一週幾乎都在做布置,還好之前有過經驗,所以做起來得心應手。因為學校剛開學,每位老師都非常地忙碌,副校長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完全沒有被安排到觀課,不知道是不是他們太忙,忘記了。

    因為畢班在即,這一週文化班班員們都密集地練習,我們也會幫忙製作晚會表演的道具,另外還要練習我們的表演節目──唱歌。我和浩傑在晚會節目開始前會先合唱一首,而雅藝、沁琰和我也會在節目中合唱,浩傑則是擔任鋼琴伴奏。想到要在那麼盛大的場合中表演,我們就不免緊張起來,希望我們都能表現得盡善盡美,不要丟臉,也不要壞了班員們的晚會。到了晚會當天,現場來了好多人,我實在緊張無比,還好一切都很順利,我們終於了卻了這件常掛心上的事了!看到班員的賣力演出,我真的很感動,他們在這學習了五個月,從不會說華語到現在可以唱華語歌、用華語主持、分享心得,他們的表現實在值得鼓勵!想起與他們相處的一個多月,總是充滿歡笑,伴隨著他們悠揚的歌聲,我也不禁掉下淚來。當下才意識到,我們真的要分別了!這一個多月的教學,是他們給了我信心,希望我能帶著這樣的自信教小學生,也因為他們我們才能快速融入這裡的生活,這是他們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在我們的實習中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四人穿著印尼傳統服飾──batik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