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分組活 動,討論 萬里長城有多長:
同學們,你也想去爬長城嗎?先讓我們來欣賞萬里長城的壯觀美景吧!
萬里長城(The Great Wall Of China)東起渤海灣的山海關,經過北京、黃河,沿著絲路的北邊而行至甘肅省的嘉峪關,全長6,700幾公里,總共有13,400多華里(1公里=2華里),所以叫做萬里長城,亦有人叫做中國長城。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是中國古代的浩大軍事防禦工程。
萬里長城的修築雖然給當時的勞動群眾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但並未因此而失去它重要的歷史意義。它是勞動人民用血汗和生命換來的,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的創造力量。它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和最雄偉的長城。據曾踏上過月球的美國宇航員說,從月球上看中國的萬里長城是地球上能用肉眼看得見的兩項特大工程之一,不愧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課後延伸學習】
1. 長城的建築材料是什麼?是鋼筋水泥做基礎的嗎?[萬里長城的材質]
建造長城的材質主要為土、木、石、瓦件等,所需的材料都按「因地制宜」的原則,就地取材解決。山地,就開山取石壘牆;黃土地帶,就取土夯築;沙漠,就用蘆葦或者柳條,加以層層鋪沙修築。另外,砌牆所用的磚、瓦、石灰同埋木料等等,除了就地設窯燒制或者砍伐之外,官府還設有專門部門供應。
2. 什麼是"箭孔"?
古代城堡總有類似如此結構,以便防禦使用於觀察和射箭的動作。
3. 什麼是"烽火臺"?是作什麼用的?
烽火台: 長城體系設有好多烽火台作為情報傳遞系統。根據歷史文獻、出土漢簡同埋實地考察可知,烽火台的數量有好多而且一直延伸到長城以外好遠的地方。在險要地方設置烽火台,一旦發現敵情,便立刻發出警報:白天點燃摻有狼糞的柴草,使濃煙直上雲霄;夜裡則燃燒加有硫磺和硝石的乾柴,使火光通明,以傳遞緊急軍情。
按明朝的制度,舉一煙鳴一炮即表示來敵有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係解來敵有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就舉三煙鳴三炮。

長城的工程量是十分驚人的。僅粗略地計算一下,修築長城的磚石,如果用來修建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長牆,這道堵牆足以環繞地球一周而有餘﹔如果用來鋪筑寬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馬路,那就能環繞地球三四周。這還只是按一次修築來算的,如果包括歷代的重修和補築,那工程總量就要增加好多倍了。


《孟姜女》是一首江苏民歌,又名《十二月花名》、《孟姜女哭长城》等。歌曲叙述了秦始皇筑长城时一对新婚夫妻生死离别的故事。相传,坚贞的孟姜女为被逼去筑长城的丈夫范杞良千里送寒衣,历尽艰辛,在路经苏州浒墅关时被守关的官吏所刁难,无法过关。孟姜女就把自己的悲惨身世编成小曲唱给官吏听,终于感动了吏卒,放她过关,歌词哀怨深情,曲调委婉细腻,结构完整,旋法以级进为主,唱词节奏均匀,采用五声调式,具有典型的江南色彩.
以下錄音版本.它並非是唱十二月花名的《孟姜女》, 而是 唱四季的蘇州小調版《孟姜女過關》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參考資料:華夏之旅 孟姜女哭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