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今年用的課本是台灣康軒出版教科書,這是由董事和上層老師決定。課本和習作是從台灣運到這兒,遠從台灣來的書當然要好好教囉。不過至今那一推習作都還躺在架上,因為小學部主任認為若要學生多買習作,則可能導致書費過高,學生負擔會太重,因此不贊成使用習作。另外,中華民國僑委會外派僑校教師─邱裕文老師,開學前他說過未來要用康軒的試卷作練習或測驗,然而近四個月來從未見過所謂的試卷蹤影,真是神奇。事實上,有沒有試卷和習作都無所謂了,原因是階段考試內容都會從筆記出來。我們被告知教學宗旨是,訓練學生能熟習寫字、記熟筆記內容,進而學生可以應付考試並得到好成績,這是學校、家長希望看的最終目標,這理由聽起來合乎情理。筆記就是由小學部主任針對每課內容出的學習重點,包含(一)生詞、(二)造句、(三)造詞、(四)筆順、(五)問答,每次的筆記規劃不一定,但幾乎也大同小異。筆記存在的重要有二,第一筆記是重點整理,足以應付聽寫比賽、寫字比賽以及大小考試,第二是能讓家長和督課老師(家教)完全掌握學習導向,以幫助該生得取理想成績、跟上課程。
我不清楚其他僑校的授課導向、學習模式為何,然而CEC的筆記文化確實與台灣相當不一樣,這非常特別更沒有對錯好壞,我的責任就是讓學生有所學習,不會虛度中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