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週 8/18-8/24

教學主題

    介紹捷運站

教學目標

1.     
組織式的介紹捷運站

2.     
回答「1. 位於什麼線? 2. 距離釜山站有幾個站? 3. 在捷運站外面有什麼地方可以去?」

3.     
加深描述介紹三個地方可以做些什麼活動。

 

教學內容

    今天課程主題是「介紹捷運站」,首先老師先介紹台北捷運站,畫出台北車站,接者畫出六個連結點,寫下市政府站。老師問問同學們之不知道市政府是什麼意思,同學們不懂,接者解釋市政府是什麼意思。接者,老師介紹市政府站位於板南線,距離台北車站有六個站。市政府站有101大樓、夜市及百貨公司。

老師將所講的話寫下,用圖表及關鍵字寫下,如「台北車站」、「板南線」、「市政府」、「101大樓」、「夜市」、「百貨公司」。

    老師介紹完市政府站,告知同學們換你們來介紹釜山捷運站。首先,問學生們在釜山捷運站有哪些站好玩的,同學們回答西面、南浦洞、海雲臺及釜山大學。接者將同學們利用相同的號碼分成同一組,總共四組來選擇不同的主題。將四個捷運站分下去後,寫下同學們應該討論的題目有哪些,如「1. 位於什麼線? 2. 距離釜山站有幾個站? 3. 在捷運站外面有什麼地方可以去?」。

    老師讓學生們討論並寫下這三個問題,看看學生們有什麼問題。查看學生寫得差不多之後,老師請同學們將專注力回到黑板上,老師接者介紹這三個地方可以做什麼,演示完畢後請同學們討論他們自己所寫的三個地方可以做什麼。老師來回走動到學生旁邊並詢問學生有沒有問題,督促學生的進度。

    最後,當所有學生都寫得差不多的時候,請同學們上台介紹自己的主題。老師從旁仔細聽並給予回饋。

教學反思

    初一的學生沒有分組的習慣,老師一開始將他們按照號碼分組有些人還傻傻不懂怎麼分組。反應快的學生拿到學習單就知道要寫上姓名,但是反應比較慢的學生就算老師講解完,他們還是要問一遍,等待老師親自解答後才知道。

 

    初一的學生比較會問問題,不懂的問題馬上就問老師,在團體討論遇到的問題是學生的單字量不多,無法寫出想寫的單字。有的組別寫的快、也些組別寫得慢,但是東西就寫得相對初二初三來得少。

    初二開始講解時學生們非常專注,但是開放討論時同學常常會有不知道該如何翻譯的問題,或者是對釜山捷運路線不清楚的狀況,學生們問我可不可以使用手機查,我說可以但是查完要收起來。接下來他們就仰賴手機了,雖然是查資料所用手機,但是我認為這不是個好情況,因為我希望他們是由自身的經驗來討論寫作。

    這次分組討論發生了三個情況,第一個情況是有兩個學生參予度不高,第一個學生是直接趴下,任由兩個組員討論,其他組員告訴我他就是這個樣子。另外一個學生是他想參予討論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討論,似乎是比較安靜內向的孩子。解決的方法是,請同學們上台都一定要說話,硬性規定介紹分為三個部份,每一個人都要說一個部份。

    第一位同學說話非常小聲,老師要求他再說一遍,他也是說的很小聲,再要求一次也是很小聲,要求第三次他就搖頭不說了。遇到這個問題,解決的方法是仔細聽學生說的,大聲覆誦一次學生說的並詢問他對不對,當學生點頭時,我就了解學生願意跟我互動,願意互動後下一步就是鼓勵他多說話。第二位同學也是說話小聲,但是願意說,因此我需要做的是培養他們說話的音量。

    第二個狀況是學生們常常用韓文討論而非中文,我希望他們在語文課能夠多多說中文而非韓文,因此我不斷提醒他們要說中文,最後的上台分享也是強制規定他們一定要用中文報告。

 

    第三個狀況是其中一組有兩個男生,在一起時非常調皮,常常讓另外一位女生受不了,在討論的時候雖然照著老師的格式走,但是討論的非常簡短且表面,例如老師問「可以做什麼?」他們討論「飯店可以睡覺、海邊可以挖陷阱」,對於學生有較不一樣的答案,我還不清楚該怎麼拿捏或者是有個案式的處理方式。不過,我想這也是語文課最有趣及最大的挑戰,如何設定框架及讓學生們發揮創意,利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初三同學們分組討論完後須要上台分享,但是台下的同學非常吵鬧,有一位女生甚至把項鍊戴在頭上,比出月光仙子的姿勢往後看,並沒有尊重台上同學的報告。

我示意要他坐好仔細聽。當所有同學報告完畢後,我語重心長的跟他們說,今天的報告大家都不尊重台上的同學,都沒有仔細聽,若是大家不想做活動的話,那我們以後的課都自習好了。這時同學們都很安靜的聽,但是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有聽進去?

    後來我看了他們分組報告的筆記,他們寫得都很好,非常的有創意跟活潑,因此我反省我自己是不是課程內容太簡單了?太過於規矩了?在明確的方向中但是又要能適合他們的個性、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