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週教學心情:
初一
一、教學內容
教材是實用中文讀寫第四課,好吃的中國菜。著重於生字,設計提問請學生回答,答案是否是老師設定好的。
二、學生語言問題
不知道「色香味俱全」、「菜單」、「訂位」(訂位有的學生說「約定」)、中國大陸與台灣用與差異,例如「服務員」
三、課後回顧
今天課程無進度。初一多了兩名新同學,一個中國男生,一個韓國女生。班級經營上,初一較隨和。大部分是老師說了算,自主性不強。假設把選擇權給學生或者是問題太過開放性,學生會顯得不知手措。
初二
教學內容
一、自我介紹及認識新同學。
先將同學分組,接者選出小組長。請同學們將座位合併成團體組別,發下這次的課文。同學們必須一起看課文,並討論課文中畫底線的新生詞是什麼意思(應有盡有、吸引、講價、一分錢一分貨、仿冒品、退換、往往、滿載而歸)。
二、學生語言問題
華僑學生說「不去過」,原本要表達「沒去過」。
學生猜測新生詞的答案:應有盡有1.什麼都有2.該有的都有。講價1.把價錢壓低2.告訴價錢。一分錢一分貨:一個價錢一個貨。仿冒品:1.假貨2.仿冒名牌的東西。滿載而歸是在滿滿的東西回家。
三、課後回顧
老師如果給學生太少東西,學生容易上課吵鬧、自顧自的聊天。
回答問題的大部分為三位中國學生,固定就是那幾個。各組之間說到相同的答案會有不悅感(感覺是互相抄襲嗎?)
請各組學生準備一個資料夾,學生吵著說沒有錢。我自己也考慮過是否負擔會太大,於是我回應有問題的就跟我說,沒有問題的星期四帶資料夾來。
初三
一、教學內容
教材為今日臺灣,讓學生閱讀課文,不會的生字挑選出來。 生詞教學,老師假定自己是顧客,學生們是小販,一個位置是一個攤子。請小販們把要賣的東西擺在桌子上。老師在座位中走動、逛攤子。老師逛了一圈後,把小販賣的東西都買回來放在講桌上,告訴同學我買的東西真是應有盡有,滿載而歸的回家了。
這是可以串連起來的生詞,而無法串聯的如「一分錢一分貨」、「往往」、「退換」則製造情境讓學生理解。例如「往往」,利用最近很紅的電視劇中各主角個性、待人處事的轉變來做說明,學生們也可快就可以理解了。
二、學生語言問題
資料夾學生說「夾子」;仿冒品學生說「是防止感冒嗎?」看得懂一分錢一分貨,但是不懂得意思。
學生很聰明,對於老師的講解或是提問一下就能理解並回答問題。並沒有較明顯的語言問題。
三、課後回顧
今日臺灣雖用字淺白,分開來懂得意思,但是實際問學生什麼意思,卻又答不出來。學生懂字不懂意思,但是也認為懂了所以就沒畫線。造成整篇都沒有劃線的情形。解決方法可以試辦開放的,例如老師們在假定學生們不懂的字畫底現,請學生彼此之間討論意思。再來想方法設計提問,看看學生們是真懂還是半懂。
請學生扮演商人,有的學生會拒絕說不賣,有的學生會說賣自己。當然我就只能說「不賣怎麼賺錢呢?」來帶過。可能是我的情境製造的不夠,所以有的同學不願意配合,但僅是少數一兩人。
有兩位學生擅自換座位到後面去坐,坐在後面一個睡覺,另一個玩手機,心思很少放在課程上。真不知道該怎麼辦,睡覺的比較嚴重,叫醒了又繼續趴下去睡,而且睡的很熟,或許他真的很累吧。
不過今天的課程設計本來就是說明解釋,若不跟隨老師的腳步,很容易就會糜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