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週 3/17-3/21 情境對話練習

教學心情 Laughing 

初一

一、教學內容

     點菜活動,先教背景知識─吃素。吃素的定義、素食主義者、初一、十五吃素及吃素還願。接者拿出今天的活動單,講解完畢請學生們把拼圖完成並貼到活動單上,在活動單上寫下這是什麼拼圖。

     完成拼圖後,念出一個情境。馬美真要買四菜一湯,哥哥愛吃肉,爺爺因為今天初一十五要吃素,請你選四菜一湯後,把價錢跟你選的菜色告訴店員。

     第四課好吃的中國菜。演戲,分配角色以及演戲所需要的關鍵字。馬美真和爺爺、哥哥去中國餐廳,服務生為大家點餐,今天是爺爺吃素的日子,哥哥愛吃肉,他們要點三菜一湯。美真該怎麼點餐呢?

 

二、課後回顧

這班學生注意力能集中的人比較少、上課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在活動的時候,拼圖活動每組各有一個到兩個不參加。這次拼圖活動比較像是一個提高學習興趣及培養團體活動,而非語言的練習。

初一的學生非常有好奇心,也喜歡動來動去、跑來跑去。雖然非常難控制的一班,但是最後還是能夠完成老師所交代的任務。老師要把任務設計得更為縝密,也要說得更仔細、反覆問學生問題確認是否懂得。否則學生很容易聽到前面,後面就都沒聽到了。

 

初二

一、教學內容

情境引導+拼圖活動。課文中有AB兩段敘述,A是顧客,B是售貨員。顧客要退貨,但是百貨公司的規定是不能退貨。情境引導出「大拍賣、打折、打七折」三個單字,老師講解並從旁補充在台灣大拍賣時會運用的口號,利用真實材料,例如廣告單、照片等。另外補充地攤、創意市集,介紹台灣西門紅樓的創意市集。

 拼圖活動,讓學生把大拍賣和創意市集的活動單拼圖完成,利用團體合作將拼圖完成。完成之後進行復習活動,把老師剛剛補充台灣的拍賣口號圈起來。之後再回到課文中AB兩段情境,進行對話設計。

 

二、課後回顧

今天是分組活動,但是很明顯有一組的兩個同學參與度很低,導致這一組得分強答低及進行或動氣氛低。學生下課就來問我:「為什麼要分組?XXX都在玩手機」我也了解他問話的原因。我和她說:「我知道另外兩個人都沒有幫忙,我會好好跟他們說,再過一個禮拜段考完我們就會換組別。下次他在玩手機你跟我說。」

    這兩位沒有積極參與的都是新同學,不知道是出於害羞還是沒辦法融入團體生活還是太自我。

    找了兩位同學說話,一位反駁他有幫忙,另外一位沒有說話只是低頭聽。反駁那位可能有幫忙,但是依照我的觀察他忙幫的並不多。

 

 

初三

一、教學內容

情境引導+拼圖活動。課文中有AB兩段敘述,A是顧客,B是售貨員。顧客要退貨,但是百貨公司的規定是不能退貨。情境引導出「大拍賣、打折、打七折」三個單字,老師講解並從旁補充在台灣大拍賣時會運用的口號,利用真實材料,例如廣告單、照片等。另外補充地攤、創意市集,介紹台灣西門紅樓的創意市集。

拼圖活動,讓學生把大拍賣和創意市集的活動單拼圖完成,利用團體合作將拼圖完成。完成之後進行復習活動,把老師剛剛補充台灣的拍賣口號圈起來。之後再回到課文中AB兩段情境,進行對話設計。

第二課逛夜市─考試。

 

二、課後回顧

 

今天考試,有的學生會東張西望、看別人的答案,而別人也就很大方的給那些人看。會看別人答案的學生有程度就低、不會寫或者是害怕寫錯答案而要確認答案。

 這裡的學生非常害怕寫錯答案,一有不確定的答案或是選項就會問老師,一定要非常明白答案才寫。我鼓勵學生猜答案,不是瞎猜而是大膽猜測中文字面意是什麼。

 

學生今天感覺懶懶的,上課氣氛時好時壞。等到拼圖活動時,才感覺大家又活了過來。但是到了對話設計,一個一個活潑的人又倒了下去,除了第二組和第四組是由兩個人討論之外,另外兩組都是由一個人寫成的(其中一個是中國人,另外一個是在中國讀了六年書的韓國人)

有的學生直接拒絕,嚷嚷著說:「很難」;有的學生會反駁說:「他們有討論」(但是實際上他連頁數都翻錯了…)。我想鼓勵學生團體討論,但是不知道怎麼鼓勵,除了口頭告知之外,希望還能有更從學生認知、引導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並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