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
初一
一、教學內容
介紹節日─清明節。牌位的由來及各個國家祭祖的活動。講述法,將故事由口頭告訴同學,搭配動作及表演。
講述法─介紹清明節的意義及活動。清明節的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慎終追遠」,懷念已逝去的的仙人,表示對祖先的感謝。進而追朔到華人社會中家庭觀念的重要。
清明節當天的活動,清掃、維護墳墓環境,拿鮮花水果祭拜祖先,焚燒紙錢及壓紙。
二、課後回顧
依照課本回答問題,使用較不常用的生詞。今天上課只有三個眼睛發光看著我,其他人偶爾醒著、偶爾睡著。
今天介紹清明節,利用圖解的方式學生們很容易懂。對比韓國,韓國不過清明節,類似於清明掃墓的活動是在中秋節,他們稱之為「秋夕」。全家人在中秋節團聚,團聚結束後就到山上進行掃墓。
今天介紹清明節當天的活動,於是說到紙錢。初一的學生對於紙錢不太清楚,因為在韓國也沒有這樣子的文化。對於金元寶,學生很有興趣,問老師會不會摺金元寶。
這次上課學生非常不認真,程度好的同學可以自行閱讀,但是程度差的學生就興致缺缺,無心於課堂上。原因有二,一是此班學生男生多,活潑、講話、愛打鬧。二是此次上課內容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或動機。
初二
一、教學內容
節慶教學─清明節。介紹清明節的意義及當天活動。明節的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慎終追遠」,懷念已逝去的的仙人,表示對祖先的感謝。進而追朔到華人社會中家庭觀念的重要。
清明節當天的活動,清掃、維護墳墓環境,拿鮮花水果祭拜祖先,焚燒紙錢及壓紙。
中與初一課程不同的是課堂設計,改變的照本宣科。採用黑板圖畫講解,黑板的圖畫也不是具體實物,而是利用小篆來引起學生注意。例如:祭、品、石、火、人、山…等。
講解完畢後進行小組活動─岳母刺字。原本預計題目為與清明節相關,但是礙於是第一次活動,不知道學生是否能完成活動,因此先從筆畫、意思簡單的字下手。例如,石、在、李老師…等。
二、課後回顧
利用圖畫講解很能吸引學生注意,再來是小篆尚有些象形字體意思,能夠讓學生們去猜測並引起討論。要注意的是,有些學生會有不同答案,若是老師字源變化不夠深透了解反而會引起反駁。例如
進行活動─岳母刺字。有一個學生怕癢,所以只能當第一個看題目的人。但是他們那一組有一個學生很特別,總是無法寫好字,所以導致他們那一組一直猜不中,遊戲氣氛很低。
初三
一、教學內容
節慶教學─清明節。介紹清明節的意義及當天活動。明節的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慎終追遠」,懷念已逝去的的仙人,表示對祖先的感謝。進而追朔到華人社會中家庭觀念的重要。
清明節當天的活動,清掃、維護墳墓環境,拿鮮花水果祭拜祖先,焚燒紙錢及壓紙。
二、課後回顧
這班一開始上課氣氛就很浮躁,要求跟我玩大風吹。我告訴學生如果今天的課教完了還有時間就可以玩,但是下次不可以一上課就要求老師要玩遊戲,這樣子很不禮貌。他們了解,但是之後的上課氣氛就很低,無心上課。只等著老師把課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