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週 10/17-10/21

  這個星期,學校為了舉辦園遊會而忙碌著,而我覺得這除了是一個活動以外,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所以我決定藉由這次的活動,敎孩子們如何一起辦活動,以及一些與買賣相關的生活用語。
 
   園遊會的前置作業很多,包括了與家長溝通要賣些什麼、攤位招牌的製作以及小朋友的分工等,再加上學校的人手不多,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要老師互相幫忙來完成,在做每一件事以前,我都會思考如何讓學生參與其中,還有讓學生參與到什麼程度,因為我發現在這次之前,「園遊會」這個活動在小朋友的心裡不太像台灣學生一樣,覺得是學生的活動,而是覺得是家長和老師全權負責,所以他們毫不關心任何細節。在活動前幾天,我開始讓他們分工製作班級攤位的招牌,並互相溝通當天的排班時段,然後,敎他們一些買賣以及介紹商品的相關用語,像是:「歡迎光臨!請問你需要些什麼?」、「這個東西很便宜,要不要考慮看看?」「這是找你的零錢。」、「歡迎下次再來!」之類的句子。
 
  活動當天,我們班賣的是烤肉、熱狗、水果、飲料,還有五花八門的二手商品,雖然烤肉等工作是家長在忙進忙出,但我也不讓自己鬆懈,隨時注意學生是否依時輪班,且提醒、鼓勵他們在顧攤位的時候,多多使用我們學過的句子,同時我也會不時的使用那些句子,與前來我們攤位的其他老師對話,小朋友看我這樣,也覺得很有趣,開始依樣畫葫蘆地扮演起小老闆的角色。
 
  活動結束,我看了看小朋友的排班簽到表,大家都很負責配合的來輪班,並且在輪替的時候,將自己負責的那個小時的所得結算,寫在表格上,我看了以後覺得很欣慰,覺得一個星期的疲勞都值得了。 

第八週 10/10-10/14

  
  這個星期是感覺到自己的付出開始得到回饋的一週,因為學校要舉辦園遊會的關係,所以很密切地與家長聯繫和合作,許多位家長我是這次才見到他們出現在學校,也就他們孩子在學校的狀況進行了很多溝通,很多位家長跟我說,以前發生了一些事情,讓他們覺得跟老師溝通一點也沒有用,所以他們之後就不常來學校了,但是在這幾次與家長的接觸中,我發現他們開始漸漸地信任我,也漸漸地開始願意關心與幫忙班上,這讓我覺得十分開心。
  
  另外,有位家長語重心長地跟我說,自從我來了以後,他孩子的中文程度進步得好快好快,聽完這句話以後,我像是被打了記強心針,由於這次接下的實習工作,不純粹是語言教育,但是由於之前接受的是語言教育訓練,所以自己一直十分堅持自己說話的正確性以及用詞程度,當然,我還需要敎其他科目,十分輕易地那些用詞就超越了學生們的語言程度,但我一直很努力的從中找尋平衡點,上課用講故事的、用演的等各種方式,讓自己成為學生與不完全適用的教材之間的橋梁,也盡量與學生有課餘的對話,並在對話中潛移默化的糾正他們的語言,這有一定的困難度,因為他們已經使用不規範的中文這麼多年,所以我只能慢慢地調整,讓他們一點一點地改正,有時候覺得,這些狀況與當初在校所學的不同,不是一個正規的語言班,讓我每次上課都可以掌控每位同學的情況來獲得成就感,但這也讓我重新思考語言教育的定義,其實進行語言教育,並非每個機會都會十分的單純與完美,尤其現在剛起步,往後的每一個機會都不會像當初在學校所演練的那麼純粹,雖然原本這一年,我打定主意就是來學習課室經營與管理,但卻也讓我對語言教育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那天校長跟我聊天,說了一些話讓我懂了更多,她說:「家長太在乎成績,卻常常忽略了孩子的進步,什麼是進步?那天,我的小孫子(也在我們學校就讀)回家跟我要迴紋針,我很驚訝,而這就是進步,很多詞語在課本上是不會出現的。」
 
  在這樣的狀況下,老師也就成為孩子語言學習上很重要的角色,每次對話都可以說是對孩子的輸入,所以我一直很堅持自己講話的正確性,看自己的學生剛開始無法用中文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只會對我伸出手說:「剪刀借。」,到現在會跟我說:「老師,我想借剪刀,謝謝老師。」 這些小細節,都成了我這次實習機會裡,有關於語言教育的動力以及成就感。

第七週 10/3-10/7

  這週班上的狀況十分混亂,班上的女生們每天都為了不同的事情爭吵,甚至是打架,我可能才離開教室三分鐘,就會傳來教室有同學大吵的消息,這個星期有太多的狀況,讓我不像是老師,而像是個大法官。之前與同事談到希望自己在班上所扮演的角色,重心放得越重,管得越多,狀況就會越在掌控內,但是老師的責任也就隨之越大,所以我同事較偏向選擇讓學生自治自處的立場,但前提是他們班是六年級,已稍稍有自我管理能力,我也有試過稍微將自己從班級抽離,不讓自己的角色戲份過重,但是後來發現行不通,我們班的年紀還太小,人數也比較多,人多嘴雜,連小小的事情都可以吵到讓校長來關切。

   學生們吵架的原因很多,這星期最主要的事件是有個女生,在開學的時候被大家選為班長,她自己的意願也很高,但是她當了班長以後,求好心切,責任心重,所以進而變成有點管閒事,看見別人背英文的方式不合她意,她就會出言指正,而後引起同學的不滿,隨之發生爭執,兩方都講出很多挑釁及攻擊性強的話語。

  忘了發生是幾次爭吵過後,那一天,我讓班上的同學靜靜地聽了我說一個故事,那個故事內容是有關於三個姊妹,分別遇到一個窮酸、向她們要水喝的老人,兩個姊姊都對那老人不屑一顧,並說了很多不好的話,而最小的妹妹不但好心地給了老人水喝,還說了很多讓老人心裡好過的話,而當天晚上,三個姊妹坐在一起說起當天遇到的老人,兩個姊姊說的每一句話都成了一隻隻的癩蛤蟆,小妹妹說出的每個字都變成了閃閃發亮的黃金。同學們聽完以後,都靜靜地不說話,而那幾個輪番發生爭吵的女生,更是頭低低的,一動也不動,當下我不確定這個故事能在他們小小的心裡發生多少作用,我只是很希望不要一直用責罵的方式,強硬地要他們接受一些道理。

  過了兩天,我在教室裡改作業,忽然聽見似乎有同學又發生口角,我正張開耳朵注意狀況,就聽見有其他同學大聲要他們不可以吵架,不然嘴巴裡會吐出癩蝦蟆,然後口角隨之消弭,我很欣慰地笑了笑,然後繼續改作業。

  這一年不長,我不知道一年內我能給這群小朋友多少東西,我只希望自己除了教他們課本上的知識,以及增強他們的語言能力之外,更能在其他想法方面,對他們有一點點正面的影響,就像我現在還會想起我當年的小學老師,敎給了我許多受用的價值觀與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