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外語

教孩子學第二國語言,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學習他人的文化思維,進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藉著學習外語,拉進彼此的距離,讓人與人之間關係更融洽。何況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見善則從,見不善而改,這就是學會外語所產生的深遠的影響。

王維〈秋夜曲〉

王維〈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這首詩寫秋月,將秋的感覺刻劃得十分深入。首先從天上的月寫起,言秋露已微,而後寫已寒未涼之際,整夜撥弄著銀箏,暗示內心的孤單。詩人設想思婦幽獨的情狀,以心怯空房不忍歸,說明何以月下彈奏銀箏的原因。

創造思考的特質

創造思考能力的培養,是每一個人重要的能力。懂得變通,乃是藝術創造真正的精神。一個具有創造力的人,面臨創作時,總是懂得運用巧門,使作品臻於至善。豐富的創作經驗與深切的創作體驗,加上持續不斷的創作,是藝術家堅持的理念,若不是這樣,就很難有佳作。

教孩子服務學習

當我們導教別人時,會不斷重複工作的內容,無形中得到反複練習的機會。因此,我們要教孩子樂於教導別人,懂得分享的藝術,而不是將所學藏起來。服務學習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端看師長和父母親怎麼指導了。

文學與人生

文學作品反應人生,一個人有怎麼樣的人生樣貌,大抵會表現在自己創作的作品裡。人生閱歷越豐富,對人情物理的體會就越深入,因此偉大的文學家,通常都能洞察人性,且適度的呈現在作品中。

蘇軾〈花落復次前韻〉

蘇軾〈花落復次前韻〉:「先生來年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門。多情好事餘習氣,惜花未忍都無言。」這是一首禪理詩,蘇軾藉花論禪,表現出詩人對世事的關心。年屆六十的他,已到耳順之年,對世事已了然於心,但不忍蒼生受苦,遇到不平之處,仍要說出自己的看法。蘇軾對於黎民百姓的關心,是他的詩詞受大家喜愛的主因。
   

蘇軾〈贈劉景文〉

蘇軾〈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蘇軾與劉景文同濬西湖,在秋末冬初時,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先是寫眼前景,以荷盡菊殘點出季節,然傲霜枝借喻自己的高節。橙黃橘綠再次點出季節,然著眼於一年好景盡在兩人相處之時。整首詩帶給人溫馨滿懷,更可見出兩人情誼的深厚。

 

教孩子衡量輕重

孩子有時候會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以致誤了大事,這時候,父母或師長已經發現問題了,就必須適時的引導。問題一產生,要問清楚原因,然後將後果告訴孩子。最後要觀察她是否再犯類似的錯誤,如果他已改過,那麼,父母、師長就是讓他從不對到對、從不好到好,這也就是教育的功效。

教具的功能

使用教具可以使教材活潑化、生動化和具體化,對於七、八歲的小朋友而言,他們正處在具體操作期,所以教學時如果能採用實物、圖片、影片、動畫教學,必能引起小朋友的注意,進而很快的學會語詞。

增強原則

當學生有好的表現時,老師可以用一些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可以以獎品獎賞,可以口頭贊美,可以公開表揚,可以記功嘉獎,可以認同學生的想法。總之:多贊美、多鼓勵,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