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贈孟浩然〉

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這是一首贈別詩,浩然遣歸南山,李白以此詩贈別。首言浩然「風流」,唐時言「風雅」為風流,用以形容風度翩翩之名士。頷聯對句,且以「紅顏」借代「年少」,以「軒冕」借代「功名」;以「白首」借代「年老」,以「松雲」借代「山林」,對仗十分工整。頸聯也是對句,言浩然為了與故友飲酒,竟不赴京師接受推薦,因而未能出仕。表面上表達詩人愛慕之意,實則同情其懷才不遇。尾聯言浩然有清芬的美德,令人景仰。整首詩就孟浩然的個性著墨,寫出文人的講情重義,並表達欽仰之意,採取勾勒的筆法,足為法式。

對話教學法

教對話式的內容,可採兩人一組的方式練習對話。先由老師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和學生進行對話,如此一來,學生可以聽到老師說話的聲調,進行模仿。老師示範對話之後,可將學生分成兩組,再一次進行對話,並進行比賽,這樣可以激勵學生想學習的意願。

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

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一邱常欲臥,三逕苦無資。

北土非我願,東林懷我師。黃金然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這是一首旅況抒懷的詩。

詩人首言想歸隱山林,卻苦無資糧,不願到北方仕宦,

心中只懷想遠上人。如今錢財耗盡,壯志漸衰,黃昏時

候,涼風乍起,聽聞蟬鳴,更覺悲涼。這是一封傾訴的

信,但以詩的方式寫成。整首詩提及東林師,方不致離

題。詩人藉信中語表達心中願,道出了貧士的悲哀。

如何指導分類概念

語文課程中,如果課文提及物品名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物品分類。例如:學生學到果汁、可樂、隨身聽、CD和鉛筆、橡皮擦,老師可以教導學生進行分類。果汁、可樂是飲料,歸成一類;隨身聽、CD是電器,歸為一類;鉛筆、橡皮擦是文具,歸為一類。教師可採取同類的圈起來,或同類的連一連的方式,進行分類概念的活動,以後在寫作時,學生才能很快的分類敘述。

教孩子學會欣賞

對人寬厚是一種美德,所以我們要學會欣賞。欣賞別人的努力,欣賞別人的創意,欣賞別人的成就。從小,父母和師長要教孩子做個彬彬有禮的人,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他人,都不可以有攻擊他人的行為。讓我們一起勉勵,杜絕那些不懂欣賞他人的行為。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林臥愁春盡,搴帷見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丹竈初開火,仙桃正發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這是一首詠道士居處的詩。首言時節已是春末,窗前是苒苒物華。次言因道士之邀,得以到他的居處。接著,以丹竈、仙桃暗示此是道士所居。最後,點出受邀赴宴,不惜暢飲之意。這首詩的特色是使用了許多術語。詩中的「丹竈」、「仙桃」、「駐顏」、「青鳥」、「赤松」等,都與道士有關,以這些字眼暗示所吟詠的對象,顯得主題集中,意象鮮明。這首詩以順敘式布局,也令人看出詩人的思路清晰。

泰勒三原則

西方學者泰勒,曾提出文學作品會受到三種因素的影響,那就是時代、環境和種族三者,簡稱「泰勒三原則」。其實,作家的個性也是影響作品的因素之一。曹氏父子的作品各有特色,蘇軾、蘇轍兄弟的才情不同,因此作品也不盡相同。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一代有一代之作家,有時前一時期流行的創作,到後一時期卻很難得到青睞,這也是不能勉強的。

教孩子養成決斷力

孩子遇到事情,有時會心生膽怯,以致無所適從。做父母和師長的,如果已分析這件事對他來說有利無害,可以鼓勵孩子做決定。老師或師長不妨對他說:「這件事依我看……,你可以……,萬一……,我會……。如此一來,孩子就會養成嘗試去做的習慣。通常經過師長判斷的事,十之八、九都會成功,所以可以協助孩子做正確的判斷。

ㄕ的意思

ㄕ這個字的外形,是古代祭司坐著的樣子,所以它的本義是「祭司」,引申義是「主司」。

ㄕ的常用詞有:ㄕ位素餐、行ㄕ走肉、ㄕ祝代庖、

                  ㄕ居餘氣、撫ㄕ痛哭、伏ㄕ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