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活動:“字的對話”字卡比賽(請多運用你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規則及步驟:學生拿出本課字卡及第三冊的字卡,兩人一組,每組每次從字卡中取出兩張或以上字卡,模仿本課課文做字的對話,做得最多對話的那組贏。
活動二: 感嘆字練習
規則及步驟:將“啦,嗎,啊,哎,嘛,吧,哦,呀,呢”等感嘆字做成字卡,兩人一組,抽一張字卡,兩人介紹這張字卡,並利用這張字卡做一個 A-B 對話,以“呀”為例,每一組上台報告,一學生說:「我的口邊是馬」, 另一學生說:「所以我是“嗎”」,然後兩人做對話, 例如─A: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好嗎? B:好啊!”
第一課說故事:你們都是天才 Story
世紀天才愛因斯坦大腦結構揭密 (What is below video talking about?)
小朋友!月亮真的掉進井裡了嗎?這是怎麼一回事兒?請用你自己的話,告訴我們,好嗎?
中秋節的晚上 ,許多猴子在井邊玩兒,
有一隻猴子看見井裡面有個月亮,
他嚇得大叫:「不好了!月亮掉進井裡了!
我們快把月亮撈起來吧!」
於是,猴子們一隻拉著一隻垂到井裡。
最下面的那隻猴子剛把手放進井裡,月亮就不見了。
他又大叫:「好了!月亮不在井裡了!」
於是,猴子們都爬了上來。
這時候,有一隻猴子抬頭看見月亮在天上,
就說:「好了!好了!月亮回到天上
啦!我們把月亮撈起來了!」
大家高興地拍手說:「好了!好了!我們把月亮撈起來了!」
小朋友!月亮真的掉進井裡了嗎?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你最喜愛那一個?為什麼?
◆嫦娥奔月
傳統故事57 中秋三大傳說之嫦娥奔月 下
◆吳剛伐桂樹
傳說中在月宮裡不只有嫦娥的存在,還有一個名叫吳剛的樵夫,在月宮中伐桂,但為什麼他會在這寒冷的地方砍樹呢?
傳說在唐代時,有個西河人名叫吳剛,一心想修鍊成仙,但卻始終不肯專心於盤,導致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並說:「如果你砍倒這棵桂樹,即可獲得仙術。」但傳說這棵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並且有一種神奇的自癒功能,所以,吳剛每砍完一段時間,桂樹便會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而他為了要獲得仙術,也不斷的砍下去,但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玉兔搗藥
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沒有,後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裡和嫦娥相伴,並搗製長生不老藥。


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曾說過他教導學生的方法,十分重視求知動機和啟發,他要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問題,而不是被動地依循或死記。他說:「如果學生瞭解了一張桌子有一個角,卻不能推斷出其餘三個角,那麼就不用繼續教他,讓他先自己用功再說。」《論語》原文中的「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後來就演變成「舉一反三」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於學習中善於觸類旁通。--摘編自正見網
舉一反三成語相似詞:告知往來、觸類旁通、聞一知十。
舉一反三成語反義詞:不知變通。
同學們,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人的中秋節,你吃月餅了嗎?你還知道有哪些其他節慶的應景美食呢?請來考考你的實力。請告訴老師,你花了多少時間完成這小測驗? (遊戲摘錄自僑教雙週刊538期) 節慶與美食配對遊戲
中秋節─嫦娥奔月的傳說
(遊戲資源:謝謝章薇菲老師和顏國雄老師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