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假期間。
0102-0108
這週是學校的期中考週,此次期中考時間從星期三到星期六,一連四天,所以這禮拜只上了兩天課,星期一幫六禮班的孩子們複習華文,星期二幫四年級的孩子們複習弟子規,但沒有想到這週二又剛好是泰文小學的運動會,又有學生請假去準備活動,真為他們的考試感到擔心!同時在這週的晚上,每天都將六禮班成績較不理想的同學留校看書,並加強他們的各個科目。而這週我自己也像上學期期末考一樣,有負責到監考以及巡堂的工作。
考試期間,其實出現了滿多的問題。在監考方面,由於同學們都知道台灣老師監考較為嚴格,所以不敢亂動手腳,可是有些當地老師監考較為寬鬆,所以不斷有傳出學生作弊的狀況。所以我覺得學校的考試制度完全出了問題,沒有一個監考標準,有的老師嚴格、有的老師寬鬆,學生也都知道在哪個老師監考時,可以作弊!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教務主任也在校務會議上提過,只是每個老師該怎麼去改善,那都要看各個老師的心態了!
這次的考試,我們班有位同學考生活與倫理時作弊,被監考老師收回考卷不得考試!一聽到消息,立刻聯絡這位同學,他告訴我:「老師,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因為數學已經零分了,我想要拿多一點分數,昨天晚上又背不得,所以才會作弊。」我告訴他,你這樣做真的是一錯再錯!數學是因為自己睡過頭所以沒有考試,生倫應當要更努力更用功地讀才是,怎麼會用作弊的方式呢?到頭來,只會兩科都零分而已!分數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了,無法更改!所以我請學生先向生倫老師道歉!並請老師給予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也將學生交給校方處理!我也告訴他:「你已經不是一張白紙了!現在只能夠靠你的努力你的認真,將這個汙點去掉!要做給人家看,我並不是一個壞小孩!」
考完期中考之後,在這個星期日,我幫忙高中部的老師監考校內華語文測驗的模擬練習,報名參加的都是學校國中和高中部的學生。下個禮拜的十五號,我們將帶學生到泰北建華高中參加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這次我負責監考高階級,題目包含聽力和閱讀兩部分,因為得注意播放順序是否有誤,所以我自己也跟著一起作答,結果發現其實題目的難度非常高,我自己如果不認真聽,都快要跟不上了,更何況是把中文當作第二外語的學生們!而且考試時間很長,其實到後面的閱讀部份的時候,我看有些同學都快睡著了呢!希望下禮拜他們能夠加油!
1226-0101
這個禮拜是期中考前一週,星期六因為是元旦,所以中文學校放假,而且從星期二開始,茶房村一項全村民都得共襄盛舉的活動—品茶會,一連好幾天,弄得很盛大,還請許多歌手到場助興,使得學生上課不僅不專心甚至很浮躁,也有許多人為了準備表演節目而請假。中文學校就要期中考了,來上課的人數卻寥寥無幾,學生的心都在品茶會上,根本毫無心思要準備考試,距離考試的時間只剩下幾天了,學生們還處於玩樂的狀況,因此在幫學生複習時,讓我覺得十分無力!到底是老師要考試?還是學生要考試?總覺得我都比他們還要緊張!
所以這次在出複習卷時,有了上學期的經驗,這次就將複習卷當做測驗,考完批改後,立刻進行檢討,並且我也買了L夾,希望學生將這些複習卷收好,免得又不見,會不知道該如何自行複習!在出期中考考卷時,也有了上學期期末考成績的慘痛經驗,所以這次期中考卷並不難,華文的部份就是從課本、習作、複習卷上面的題目重新修改過後出題,並加入一大題簡易的閱讀測驗,也不讓學生死背注釋了!改換為選擇題的方式,只要能懂意思就夠了!社會的部份,考了一張複習卷,期中考題型跟複習卷的一樣,只要能把握住重點整理中的要點,相信期中考必能考得好成績!四年級弟子規的部份,在這週,有先請學生來考口試的部份,因為上學期的成績太慘烈,所以這次有30分的口試成績,只要有來背,30分即可拿到手!剩餘的題型也都根複習卷上面的相同!
知道他們這星期都忙於品茶會的準備,所以題目並沒有出太難,只要回家有看書,成績應該都不低才對!期許他們能有更好的表現!
1219-1225
星期三是這個學期第一次作業檢查,年級不同,檢查的科目也不太一樣,這次小學部五、六年級檢查的項目是華文作業、生活與倫理作業和數學習作。所以這次六禮的華文作業就繳交了華文抄書,學校對於缺交或是從開學到作業抽查前寫不到三次的學生,都要扣該科期中考的分數。其實從上個禮拜我已經告訴同學們該把抽查科目的作業交來給我,還沒有交的或是老師還沒改過的,要趕快讓我知道,沒想到到了抽查前一天,還是有科目沒有交齊,於是我就將那些同學留下,重新寫過並且立刻交給老師批改。因為上個禮拜我就告訴班上同學:「我的班級作業抽查必須繳交率百分之分,不是為了我自己的面子好看,而是為了替孩子們爭取記嘉獎的機會!」因為學校有規定,只要全班繳交率百分之百,每人即可記嘉獎乙支。
事實上,學生平常繳交作業的情形很不好,常常缺交作業,不單單只是華文,其他科目也一樣。學生總是有很多忘了寫或忘了帶的理由,不然就是告訴老師作業本不見了,所以在我的班上除了課文抄書、大楷以外,其他的作業像是習作、週記、造句,我都要求他們必須在課堂上完成,才能回家。這次的作業抽查六禮班的確繳交率百分之百,每個人也得到記嘉獎的機會。藉此我也告訴孩子們,其實你們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要不要去做而已!看到週會時,宣布六禮班繳交率百分之百,每人記嘉獎一支,他們臉上那種喜悅的表情,我也不禁替他們感到開心!這樣的成果是大家一起努力得來的!真的甘之如飴!
這週還遇到了聖誕節,我下山買了禮物要送給班上的同學,還親手包裝了42份禮物,而在星期六的晚上七點半鐘,班上也舉行了聖誕派對。同學們在這週也進行小天使小主人的遊戲,在派對中,大家各自知道了小天使是誰,也紛紛在發送禮物!最後在派對結束之前,同學們也一同交換了聖誕禮物!今年的聖誕節很特別!雖然沒有台灣的時尚感,但卻十分溫馨、有趣!
1212-1217
在這一週裡,班上發生了好多的事情讓我覺得對於教學非常的無力以及無奈。我曾經以為,只要努力、用心的付出,學生就可以感受到我的用心,這一次真的有點心灰意冷了!不禁讓我有了想放下這邊的一切,立刻回台灣的衝動。有位學生平常不愛來上課,就算來上課了,也只是把書本翻開然後發呆、睡覺、跟旁邊同學聊天,影響其他同學,無心於課業上!那天上課時,他遲到了十五分鐘才來上課,又沒帶作業來交,於是被我處罰了!不知道那天他自己是不是心情也不好,他就在課堂上跟我頂嘴,說了一些令人失望、傷心的話,他說:「老師都不公平,對我都比較兇,對其他同學都不會!尤其是班長!」。或許在孩子們眼裡,我跟班長的確比較好,因為什麼事情都要交代給他做,當然因此也會給班長多一點的獎勵,但這些獎勵看在孩子們眼中,就成為我對班長比較好的依據。其實不管誰都一樣,只要你願意多做一點、多聽話一點,我相信每個老師都會給予你鼓勵!小孩的不懂事,卻讓我的心情低落了許久!
也因為接近聖誕節了,所以台灣志工老師們一致決定要讓宿舍多一點聖誕節的氣氛,於是在宿舍前開始佈置起聖誕樹,讓偏僻的山區也有了過節的氛圍。
1205-1211
十二月五號和十二月十號是泰國的父親節(泰皇的生日)和憲法紀念日,所以禮拜一和禮拜六兩天中文及泰文學校都放假。所以這週只上了四天的課,可是就是因為要放假,所以學生這幾天的上課狀況非常不佳,總是特別浮躁、課堂專注力很低,請假的人數也非常的多!
雖然星期一不上課,但是學校的活動也特別多,因為是泰皇的生日,所以全泰國就像國慶一樣,到處都有活動,就連泰北的山區也不例外!當天晚上五點鐘,校長就請全校老師到329運動場集合,要一同參加慶典,上台獻花以及點蠟燭,祈求生病中的泰皇能夠早日康復!而學生們也是一樣,泰文學校雖然也不用上課,但卻要在慶典時進行點名,沒到的學生學期成績就會不及格!所以那天晚上,329運動場滿滿都是茶房村的村民,真的是全員到齊!
1128-1204
這週也算是忙到焦頭爛耳的一週了!從星期一就加強練習「雲南會館藝文比賽」的演講,每天晚上蕊婷都留到九點,隔天早上的早課又請她到課堂裡進行膽量訓練。蕊婷之前就有演講比賽的經驗,所以訓練起來非常得心應手,只是有些肢體動作稍微不自然,但是每當站到台上,她的台風及神情都落落大方,一點也不害臊,這是讓我最驚艷的地方。希望這星期天的藝文比賽,她能表現的更出色!
到了星期三的下午,班上的同學又出狀況了!這次是在電腦客的上課時間起衝突,班長在管秩序,但班上同學不服,於是口出狂言,罵了班長幾句,班長不甘其辱就揮了一拳,打在同學的臉上。因為並不是在我的課堂上發生,所以等到我得知消息時,班長早已回家了!只剩下被打的同學還在電腦教室裡!電腦老師將此事交給我處理,了解整件事情的過程後,我告訴被打的同學,今天班長打你,他錯在先,而且是犯了大錯,因為打人就是不對!但是並不代表你也沒錯,你不聽班長管教,上課時間在教室走來走去,又在與其他同學聊天、玩,也是有不對的地方。後來,我也到班長家中找班長談了一番,並告訴他,動手打人是一件多麼嚴重、多麼暴力的事情! 『嘴吧長在別人臉上,你管不住;手是用來寫字,不是用來打人』,今天你身為班長,.就算有人不聽勸告,你也只能告訴任課老師,而不是自己動手打人,你並沒有這樣可以打人的權力!隔天上完早課,我將兩位同學留下,班長打五大板,被打同學打三大板,之後兩人握手言和、互相道歉!
同學們總認為用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因為他們還小,總是覺得有出一口氣就好,並不知道事情的後果會有多嚴重?他們也不知道關心他們的人會有多難過、多心痛?小樹長歪了,需要有人將他扶正,老師就是植樹人,這是我們該做的事!
星期日就是雲南會館的藝文比賽了!比賽當天,我總覺得我比蕊婷還要緊張!怕他會出錯、怕他會緊張,所以在比賽前真的是心驚膽戰的!但沒想到蕊婷卻一派輕鬆,絲毫不畏懼比賽的氣氛,上台比賽時,表現的比在學校演講時還要好!時間掌握的很好!聲量也很大,表情更是清新自然!後來都在等待比賽結果,高小組的演講名次到了下午才公布,一看到第三名寫著楊蕊婷,當下立刻大叫了一聲!真的替蕊婷感到非常開心!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回想起訓練的過程真的是非常辛苦,從寫稿到糾音甚至一直到訓練口氣及手勢,雖然時間漫長又辛苦,但最感到欣慰的是看到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可以讓自己的實習經驗又添加了一筆!
1121-1126
開學第四週,就像上個禮拜所說的,一切都上軌道了!沒錯,就連上學期的壞習慣,大家也都漸漸地浮現了!上課遲到、作業遲交、課本不見……等,都一一發生了!所以在這週,幾乎每次上課前半小時,都在跟班上同學們催繳作業、講一些做學生應該做的事情,不知道他們聽進去了沒有,但也只能竭盡所能的告訴他們。
這個禮拜泰文學校運動會,事後才得知,原來是泰文學校的老師要求同學們放學後留下來練習,導致同學們來不及到校上課,才會發生這麼多人遲到的事件。
其實在僑校上課,滿多地方滿多時候,都還滿無奈的!因為學生要上泰文學校,也要上中文學校;而對於學生來說,泰文學校好像才是正規課程,大部分的學生來上中文學校,都是因為爸媽逼著來的!所以中文學校對小孩們來說有點像是補習班,所以會因為泰文學校的活動而向中文學校請假甚至是不來上課。
這個問題,其實有跟導師班的學生討論過,他們總覺得,中文學校壓力好大(畢竟是外語,而且上課方式跟台灣差不多),而且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要先到中文學校上中文,然後上完,繼續到泰文學校上課,泰文學校下午四點半下課,回家休息吃個飯,下午五點半又要到中文學校上課,一整天幾乎都在上課,孩子們覺得好累好累,尤其是在泰文學校或是中文學校有活動的時候。
很體諒他們的辛苦,但是因為校風純樸,而且是個人制的制度,所以很多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學生們,只能從自己所教授的科目方面,減少他們的壓力,除了學校每周安排的抄書以及大楷,六禮班的孩子們,回家是不出作業的。其實也不知道這樣子做是幫助他們還是害到他們?但至少,讓他們沒有壓力,能夠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來上課是最重要的!
1114-1119
開學至今,已經是第三個禮拜了!在這個禮拜中,學校有個文化走廊的活動,參賽對象為國小六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班級,非常幸運的,六禮也歸屬在其中。於是,在星期天,將班上的同學集結起來,一同討論壁報內容並且製作出半成品。從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其實大家都還滿踴躍的,也會幫忙出主意、意見,但是一旦到了要製作的時候,卻看不到團結力,反而大家各玩各的,能偷懶的就偷懶,能說不會的就說不會,一個個都躲的遠遠的,看到這樣的情形出現在班上,身為導師的我,除了在一旁勸導,心中難免有股失望。
到了星期一,將星期日看到的情況,與班上所有同學分享,也順便跟同學們說「團結力」的意義何在,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聽進去,但至少能讓同學了解到,自己一點點的幫忙,能夠促成多大的結果。
這個禮拜,實在太對不起同學們了!由於生了一場大病,不斷發燒、頭痛、鼻塞,導致上課時,有點神智不清,無法反應過來。尤其是自己的導師班,因為最熟悉、最貼近,所以學生們只要一點點吵,就無法接受,他們每天總是挨罵、挨打,真的是太對不起他們了!不過,也要謝謝有些貼心的小朋友,知道老師不舒服,會幫忙管秩序、會幫忙抬書、會說老師,你先回宿舍休息吧!這些東西我們會用好的!聽到了、看到了這些舉動,心裡滿滿的感動,謝謝你們!
星期六的作文課,讓全班到禮堂看電影—魯冰花,雖然有部分的同學看過了,但大部分的同學尚未看過,所以選了這部片子播放。播放過程中,不小心看到幾位同學淚光閃閃,這就是屬於他們的天真、單純,頓時有種感覺,人性真的是本善的嘛!!
1031-1105
這個星期是新學期的開始,第一天是註冊日,跟台灣大不相同,在台灣要到學校的出納組繳費或是到銀行轉帳,但在這裡,卻是導師收錢,再交給董事會,於是乎10月31日這天,我們就在禮堂裡等待著家長帶著學費來繳錢,順便也跟家長說明上學期學生的學習狀況。
隔天就是開學典禮,因為泰文學校也在今天開學,所以學校的開學典禮改在下午舉行,典禮很慎重,也有幾位從台灣和緬甸來的新老師,看著校長介紹新老師,腦中不免也浮現當初我們剛到的情形,心想著原來我們也在這待了一個學期了!
開始正式上課了,到班上,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心中突然有股感動,孩子們都還是從遙遠的家中返校讀書,或許他們的那種捨不得離家的感覺,身在異鄉的我也能感同身受。
第一天上課就先請孩子們寫下「新學期新希望」以及「寒假中做的最有意義的三件事」,希望能了解到孩子們的生活及想法。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畢業、成績能夠進步……等。但令我感到心疼的是,這邊的孩子放假並不能夠像台灣的小孩一樣,爸媽帶著他們到各地去旅遊,而是得待在家中幫忙做事,甚至是跟著爸媽到外地做工。
雖然這邊孩子的資質不能夠跟台灣的小孩比較,但我覺得這邊的小孩更受人尊敬,他們有台灣小孩沒有的成熟、責任感,才小五、小六就要幫忙照顧弟妹、整理家務,甚至是煮飯,自己都是個小孩,需要別人照顧了,還要再去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真的是了不起!
感觸很深,但要怎麼把這樣的感覺換成言語來表達,目前找不到適合的詞語來填寫,只能說,真的要用心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