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開始放聖誕節的假期,所以沒有上課。
分類彙整:General
12/12~12/18
這週的課上得很順利,在一對二的部分,上次有一位學生沒來,所以這次上課時用了比較多的時間複習,所以進度稍微落後了一些。這週的課比較多給學生自由發揮,例如給學生填四格漫畫的對話,或是讓學生看圖說話,希望學生可以自己使用學過的東西,增加學生流利度。學生一開始覺得有點困難,不過練習了幾次後,我發現學生的語言運用比一開始快,也比一開始順暢多了。雖然學生在詞語的運用還不是非常好,說話時還是有些勉強,不過我想只要再多加練習,會有很大的進步。
而一對一的部分,我這次是用教唱個的方式帶入課程,我發現學生比較有興趣,學習意願也提高了。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要唱歌,簡單的對談後就開始教課程的單字,除了課程單字以外再加一些歌曲中的新詞。接下來就是教語法,語法也是歌曲中的主要句型,所以也可以順便練習歌詞,以免等會兒學生會對歌詞有陌生感。加上互動式的教具,讓學生可以使用教具完成指令,也讓學生多了參與感與成就感。
12/5~12/11
這個星期看了托兒乙班的課,發現一個班的風格和老師很有關係。看課的時候我覺得乙班的上課氣氛和甲班很不一樣,乙班的老師是個很有條理的老師,所以對學生下了指令後,不會讓學生一窩蜂的去執行,而是井井有條地讓學生開始動作。例如:要請學生回到位置上的時候,老師會讓學生一組一組有順序的移動,保持教室內的秩序。與小朋友對話時,多以短而簡單的句子為主,主要是能明確的表達指令。不過,我發現在幼兒園的教室內大部分的溝通語言都是菲語及英語,所以學生幾乎很少用到中文,所以學生的中文只停留在課本上的知識,而無法運用在日常的溝通上。
這週是這期華語中心的最後一堂課,要給學生考試,做為進到下一個程度的依據。我是以遊戲的方式來給學生評量,希望透過競賽遊戲的方式,降低學生對於考試的不安與緊張,使學生可以發揮最大的實力。在遊戲當中來評量學生的學習,我覺得比紙筆測驗還要困難,因為需要更注意學生的應對及表現。
11/28~12/4
這個星期的課都上的很順利,在備課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已經抓到學生的上課習慣還有喜好。我想接了三組的學生,對於使用不同程度的教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在不同的課本裡都會有相同的主題,例如買東西或詢問地點,我想我應該要將這些有主題性的教材都整合在一起,因為如果要美教一組不同的學生就換一本課本,就又要在從心準備相同主題的教材我覺得很浪費時間,雖然每本課本理的重點會有些許的不同,不過大體上要教的東西都差不多,所以我想只要以原有的素材作一些改變,就可以以很快的時間備好課,時間可以運用的更充分。
這個星期上課的時候,我發現學生會問問題是好的,不過如果問的太多,會影響課程的進度,所以我在這週也學到了,當一位老師必須要很小心的不能被學生的問題牽著走,教師本身需要對自己在課堂中的進度有所掌握,要適時的教學生拉回課堂的主題上。在這週有一堂課我就沒有注意到,所以學生只要一直問問題,我就會一直回答,以至於我後來才發現我已經上不完本週的進度,所以我想我在之後的課程中應該要更注意一些,對於學生的提問也應該要引導在課程主題的範圍內。
11/20~11/27
這星期上的課都還滿順利的,我也改變了本來的上課方式。在一對一的課程中,我開始使用投影機,還在課程中加入了很多的替換練習,因為我本來是直接讓學生看電腦,然後在上課的時候問學生問題。可是我發現這樣的教學方是好像不太適合,因為這個學生很容易感到壓力,也不太喜歡直接回答問題,所以我想,在上課的時候,我就不要和學生離的太近,讓學生有點自己的空間,如果他不喜歡回答問題,就用很多的替換練習還有看圖說話,增加他地說話機會。否則,學生常常只會用簡答來回答我的問題。一對二的課我減少使用電腦,因為我發現學生對於看投影機沒有很大的興趣,所以我開始準備很多的教具,讓學生可以邊學邊動手操作。例如我這次教的是「在哪裡」,所以我做了很多相關的教具,像是人的臉部器官,也教學生唱「我家門前有小河」,讓學生可以在回答的時候同時把東西貼在正確的地方。我發現學生經由這樣子的學習方式比較不會覺得無聊,也可以很自然的運用本次課堂所教的句型。
這星期也多了兩堂一對二的課,我再見學生前因為還不知道學生的程度,所以沒有做很多的準備,直到見到學生才發現學生的程度比我想像中的好很多,不過好險還有之前準備過的課程,可以拿來教。而兩個學生也很積極,學習的動力很強,所以教課的時候也都很樂意回答問題,有疑問也會直接發問,我想之後的課程進行應該都會很順利!
接了三組不同的學生,我覺得很有挑戰性,因為三組學生所要學的東西都不一樣,用的教材也都不一樣,不過這是一個好的磨練,讓我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教材,增加我的備課實力。
11/14~11/20
這個星期因為學校舉辦基督教教育會議的關係,星期五星期六都停課,所以沒有上課,只有星期一到星期四去幼兒園的寶寶班看課。這個機會我覺得很特別,因為之前沒有看過學齡前的孩子上語言課,而在這個星期,我發現學齡前的孩子上課多半是一直重複,例如:一直重複唱之前學過的歌,或是之前學過的主題,像是顏色、動物名稱、職業…等等。生字也比句型多,所以老師在課堂上的用語還是以福建話、英語及菲語為主。上課時所用的媒介也多以實物、圖片為主,讓學生可以很快的記得單詞,老師也會配合一些角色蛋眼或是遊戲讓學生加深印象。我想如果有機會可以教教看學齡前的孩子的語言課會是一項不錯的挑戰。
11/7~11/13
這星期開始了幼兒園的實習,目前都在看課的階段,這星期是在寶寶班,學生年紀介於兩歲到三歲之間,所以上課的時間不長,課程的時間大約是八點半到九點是玩具時間,九點到九點半是影片時間,九點半到十點是唱歌還有上課的時間,十點以後就開始吃點心,十一點就可以回家了。所以基本是這學生上課的時間只有半個小時,老師的上課方式是用不斷的重複性的輸入,讓學生先以記憶再理解來學習。在課堂中常常會出現反覆性的背念還有相同的主題。課堂中的用語是夾雜英文、福建話、菲語及中文。我覺得有機會年紀這麼小的學生會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因為我能跟他們溝都的語言只有英文,而他們ㄓ到的中文也不多,所以當要解釋一些東西讓學生理解的時候,也許就會發生困難。不過我現在還在課堂觀察的階段,我想一定會從老師身上學到東西,就可以用在我之後有機會的實習教學中。
這個週末的一對一和一對二,學生表現差很多。一對一的學生開始比較敢發言,會說出自己學過的,雖然有時候會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說出正確的句子而不敢開口,不過經過引導,他就可以表達出自己要說的句子了。但是一對二的學生就開始出現學習的倦怠,所以我開始改變自己的上課方式,原來都是站在講台前,用投影機教課,但是我覺得這樣感覺好像跟學生的距離很遙遠,學生容易分心。所以我今天直接把電腦放在學生面前,拉近跟學生的距離,我發現學生比較專心了,可能是因為跟老師的距離比較近,所以沒有辦法做其他的事吧。最後的二十分鐘,我教學生做燈籠,不過我不打算一次完成,因為畢竟是語言課,所以在做的時候,我們就會聊天,相對的也讓學生慢慢的做,慢慢的完成。
10/30~11/6
這週從星期三開始上課,不過我從十一月開始已經轉到幼兒園實習,所以就不用再去中學部了。這個星期只上了一對一及星期六一對二的課。這次的一對二的課是我覺得上的不是很順利,因為學生的年齡很小,而課程時間又有兩個小時那麼長,所以學生到最後已經上不下去了,所以我們就先把課本放到一邊,用聊天的方式來進行我們的課。內容包括剛剛所交的單字,也有一些巨型給學生練習,或是讓學生用互相問問題的方式來練習口說。而最後,我們也小小的介紹了一下剪紙,也讓學生體驗看看自己做剪紙,學生就完成了一張自己的作品。經過這次以後,我決定再課程中有一些對話聊天的時間,讓學生稍微喘口氣,不過聊天的內容當然是以教過的主題為主,也會加入一些文化相關的課程,讓學生不是一直學生課本裡的東西,也讓課程得內容更豐富。希望這樣的改變可以讓學生不再覺得兩個小時的中文課是一個很漫長的課。
10/23~10/29
這週是本學期的最後一週,所以上課只上到星期三,本週我實習的班級是中學度四年級庚組。庚組的學生是本校的資優班,學習動機都很高,所以在課堂活動的進行,還有問問題的時候,學生都可以很踴躍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讓課程進行的很順利。
這次跟其他次的實習不太一樣,因為星期三是學期的最後一天上課,所以老師就先提醒了我,學生的注意力可能會因為想下課所以不太集中,所以我就用了很多獎勵的方式讓學生多投入一些在課堂教教學中。而這次的課本內容也包含的中國文化的剪紙藝術,所以兩個小時的中文課我沒有全部上生活華語,最後的四十分鐘我就進行剪紙教學,一方面是覺得學生應該會覺得很無聊,另一方面也希望讓學生對於中國文化又更多的認識。而再準備這四十分鐘的剪紙教學中,我發現對於教學內容的取捨是很重要的,因為說得太多太深會讓學生聽不懂,而且也覺得無聊,搓的太少又會讓學生以為剪紙只是一個美術作品。最後,我決定用邊示範邊講解的方式來教學,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讓學生對於剪紙的製作方式有初步的概念,等學生在製作自己的作品時,可以更順利。我也發現,要準備這類的文化課程時,老師要做的功課比一般的語言課還要多。例如,我必須要了解剪紙的來源及內涵,找尋適合的圖案,也要先做一些作品給學生參考。雖然準備得比較累,不過在課程結束後看到學生可以剪出自己的剪紙作品,對於自己所準備的教材目不轉睛,就覺得一切都很值得了!
10/16~10/22
這個星期到中學部的甲班去實習,因為已經有了前一個月的教學經驗,所以準備課程的時候也比一開始的時候快很多。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是卻可以很快的抓住學生的想法,也可以很快的經營起上課的氣氛,所以我覺得這次兩堂課的教學實習都很順利。
這個星期也看了甲班跟丁班老師的課,我覺得和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兩位老師都是以單向的傳遞為主,所以很少聽到學生說話,上課的內容及進行方式都是以課本講述及抄寫為主,我覺得對於學生的認字及閱讀是有加強效果的,但是口語的練習就相對的較少,另一方面是學生可能缺乏自信所以不敢開口,以至於學生上課的時候就容易恍神,比較難專注在老師的身上,口語表達相對的就比較弱了。
這週在語言中心上課的時候,我發現兒童的語言課程必須要很多元,不然學生就馬上開始覺得很無聊,或是會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這週在上課的時候,學生一直問我現在幾點了,學生不想上課想回家的意願顯而易見,一開始我有點慌了手腳,因為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我想應該是學生上課上得累了,所以我就開始做一些較為靜態的活動,時間剛好也剩下最後的二十分鐘,我就請學生寫一些練習,寫練習的時候我就用今天的主題來跟學生聊天,一方面讓學生休息一下,另一方面也減是學生今天的學習成果。而我今天也學到了,設計課堂活動的時候┌誤能一直是動態的活動,應該要靜態與動態相互替換,維持學生上課情緒的平衡,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太無聊或太累影響到上課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