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學年度上學期 實習第七週9月12日~9月18日

週一適逢中秋節,學校晚上放假,校方希望學生和老師都能有個美好的賞月夜,因此宣布隔天的早上也休息。雖然週一至週五上課的時間只有早上和晚上,但早晨五點半的課,對學生而言其實是很辛苦的,每天必須早早起床,中文學校下課以後,匆匆忙忙吃過早飯,接著又要到泰文學校上課,所以一聽到星期二早上放假,大家都顯得非常開心。

考量學生的寫作程度,本週作文課進行兩個部分,其一是看圖寫作,題目為〈上課和下課〉,內容已分好四段,每一段都有一張圖片以及引導式開頭,讓學生試著接寫,並且可自由編排劇情。將上述的內容完成以後,接著請學生翻到背面,回答我寫在黑板上的問題,主題是「我的新導師」,總共有四個小題,同樣是引導式回答,包括簡單的介紹新導師、對她的印象是什麼、想要對她說的話等等,最後在旁邊畫上導師的畫像。

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還是喜歡聊天、嬉鬧,無法靜下心來好好寫,常常需要我從旁提醒、制止,看到他們互相討論是好事,但喜歡任意走動的壞習慣還是沒有改過來。批改時,看圖寫作的部分,發現有幾位學生寫得很好,除了句子文法沒有問題、結構完整以外,內容也很豐富,結合了想像力與趣味性;「我的新導師」的部分,學生大都把題目都做簡答題來寫,句子簡略,而每個人畫我的樣子也都不盡相同,從中亦發現他們對新導師的了解其實還不夠多。從一開始到現在,每次在批改過週記和作文後,心中是五味雜陳,事實上,很多學生根本還不具有寫作的能力,在文法基礎尚未鞏固、詞彙未累積一定的量之前,要談篇章組織或修辭技巧是不可能的,這讓我一直思考到底要如何去設計寫作教學,是否要回歸原點,從基礎句型開始?亦或是增加閱讀的比重,讓學生從閱讀中累積寫作的材料?希望能趕快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

這週華文進度已進到第十四課〈大家一起來運動〉,此課為一首新詩,字數少,內容也較簡單,除了介紹詩的重點和特色,也嚴格要求朗誦時的發音,ㄢ/ㄤ不分一直是學生比較大的問題,同時體現在聽和說兩方面,經由多次的練習,已有些微的改善。再過兩週就是期末考,考量幫學生複習的時間有限,決定下週開始不再進課,也已排定了華文和弟子規考試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