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之前校方排定的課表,我將擔任幼丁班的導師,同時兼任幼丙班的課。光復高中設有四個幼班,分別是幼甲、幼乙、幼丙和幼丁。針對幼班所規劃的課程內容包含華語、筆順和唱遊,使用的教材是僑委會編訂的《幼童華語讀本》,而幼班週一至週五上課的時間都是在晚上。
在與前一個老師交接之後,發現之前老師所指派的練習過於困難,例如練寫單字「我」、「他」、「你」、「月」、「火」等,這週開始接觸小朋友們,發現他們大部分在口說溝通上都還有很大的問題,有的只會說雲南話,有的則是只會說泰語,注音與聽說的基礎還未鞏固,練習寫字顯得過快。因此我決定除了使用原來的《幼童華語讀本》之外,也加入了之前在系上所完成的畢業專題《唱兒歌學華語》作為輔助,希望盡量能讓他們在課堂中熟悉注音符號和簡單詞彙,同時也能夠在輕鬆活潑的兒歌中獲得學習的樂趣。教學的內容主要是複習第一冊,包括介紹自己、認識五官、自己會做的事等(簡單的動賓結構詞,如唱歌、跳舞、畫圖、寫字、刷牙、洗臉等),小朋友們在歌唱或朗誦的時候都很大聲且顯得很有精神,並且樂於模仿我做動作。
不過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遠超出自己的想像,學生年紀大約都在四歲到七歲之間,由於小朋友們都非常活潑好動,再加上一班的人數有三十幾個,縱使用了圖片、聲音、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還是難以管理秩序,有些小朋友不喜歡待在教室內,偶爾會偷跑出去,甚至是在地上打滾嬉鬧,而且當某幾個小朋友開始玩耍起來之後,連帶的其他的人也跟著受影響,常常出現亂成一團的情況,大聲斥喝只能達到短暫的效果,有時候連哄帶騙也不一定有用。事實上這種感覺真的非常挫折,不知是否是因為從未接觸過幼班年紀的孩子,教學的思維和方式都還未能好好調整,亦或是自己無法跳脫理性的教學模式,經過這一週,開始質疑自己是否具有帶幼班的能力?還是希望教年紀較大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