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生活

生活裡有許多事必須親自做,如何品嘗食物的美味,如何穿出有品味的衣服,如何安排自己一天的作息,這些都需要教導孩子。父母可以教成年的孩子作菜,可以注意孩子的穿著,可以紀錄孩子的作息,然後把自己的看法告訴他,供孩子做為參考。

美感態度

美感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它不同於快感,只求口腹嗜欲的滿足,而在於身心的平衡、舒適。美感態度是不以功利、現實為考量的,它是一種無所為而為的欣賞。創作藝術作品時,若覺得作品賞心悅目,傳達出形相直覺的美,就可以了!欣賞者若也能擺脫實際的效用而欣賞作品,也才能得到純粹的美。

唐玄宗〈經魯祭孔子而嘆之〉

唐玄宗〈經魯祭孔子而嘆之〉:「夫子何為者?栖栖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歎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這是一首傷歎且贊歎孔子的詩。首聯傷歎,歎孔子身前栖栖遑遑,道不能行,故周遊列國。頷聯切合經過魯地,親至魯宅之旨。頸聯又傷歎孔子憂時憂民,嗟鳳之不至,歎麟出道亡。尾聯贊歎孔子當時夢見奠於兩楹之間,而後夢境成真。整首詩穿插著傷歎與贊歎兩種情懷,足見結構之嚴謹。弔古詩能隱括古人一生者,方見功力,玄宗此詩,將孔子一生形貌,刻畫盡矣!

戴叔倫〈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倫〈江鄉故人偶集客舍〉:「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蟲。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這首詩是寫偶逢故人,勸作長夜之飲。一開始點出時序為秋,月滿之際,夜色千重,映照城闕,不意能做江南之會,猶疑是夢裡相逢,在此點出「偶集」之意。頸聯寫自己作客的苦況,羈旅外地,風動樹枝,如鵲之受驚;草見沾露,覺蟲之受寒,對句十分工整,一驚一覆,足見隻身在外,諸多不安。結語歸於故人相見不易,應作長夜之飲,若能留下作伴則更佳。款款之意,足見情深。

怎麼教字形相近字義不同的字

教學生字形相近但字義不同的字,要注意以群組方式呈現。例如:奧和粵這兩個字,可以列舉「奧祕」、「奧妙」‧「深奧」等詞,然後以圓圈將這三個詞圈起來,說明凡是以「奧」造出的詞,都有「深、遠、大」的意思;另外以粵字造出「粵語」、「粵菜」、「粵劇」,將它們圈起來,說明凡是以粵造出的詞,都和「廣東省」有關,因為「粵」是廣東省的簡稱。經過解說之後,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兩個字的印象。

宀的意思

宀這個字的外形,就像是從正面看房子側面的樣子。引伸和屋子有關。屋子有具體的形狀,所以它是一個象形字。宀是部首字,以它做偏旁的常用字有:它、官、宇、守、宅、安、完、宏、宗、定、宜、宛、宙、宣、室、客、宰、害、家、宴、宮、宵、容、寄、寂、密、寒、富、寧、寞、實、寬、寫、寶、寵等字。

 

盧綸〈送李端〉

盧綸〈送李端〉:「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先點出季節為冬,其次點出離別之意。寒雲、暮雪,判若雲泥,可見相見之難。頸聯分別就兩人敘寫,先寫李端少孤為客,再寫自己相見恨遲,時局擾攮,更不知相會何時。這首詩從送別中,看出對友人的憐惜,更恨不能朝夕相處,因而充滿無奈之意。兩人相知,卻無緣相聚,自是人生無可如何者!

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蜀道,秋山又幾重?」這首詩寫親人偶遇又離別的情景。離鄉十年,得以相逢,益覺心喜。然問訊之後才相認,可見物是人非,歲月無情。十年不是短時間,滄海桑田,怎能不令人感慨?想起親人相遇,不久又將離別,巴蜀道遠,群山遙隔,詩人不禁心裡難過。整首詩以時間的對比、空間的遼敻,造成今昔之感;結語又以「蜀道」代表道遠且長,以「秋山」暗示愁緒如山,表達了無限的不捨,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怎麼教抽象的詞

「好像」這樣的詞彙很抽象,到底要怎麼教呢?我們可以先舉一個例句,然後再列舉一些相似詞,供學生練習。例如:天上的月亮好像是白色的玉盤,先讓學生就天上的太陽、星星照樣造句,然後再列出「好比」、「好似」、「恰似」做替換練習。老師也可從文章中找例句,讓學生做比較,或是上網找例句,供學生比較其異同。

形式主義的美學

西方的文藝美學,有兩大派別,一是「為道德而文藝」,一是「為文藝而文藝」。「為文藝而文藝」這一派,講究文學形式的完美,對於文學內容較為輕忽。他們認為文藝作家的職責,是「把文章寫得美」,寫得「賞心悅目」,至於文學內容道德或不道德,並不是那麼重要。這一派發展到極致,是極端的唯美主義,講究雕鏤詞句,而喪失了文學教化人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