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期 第四週 3/12~3/17 教學

一.教學內容

中學部份

初一:履歷表,成語故事

初二:雜誌閱讀,履歷表

初三:履歷表

幼稚園部分–ㄅㄆㄇ教學

二.教學心得

   中學的部份,這個禮拜主要讓他們進行的活動式,製作自己的履歷表。我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先引導學生認識什麼是履歷表,以及自己未來想要工作的職業是哪些,藉由這些東西來帶入履歷表。並且在他們填寫自己的履歷表的同時,我希望他們可以藉由這樣的活動,想想自己想要做的職業,需要具備有哪些方面的條件,使他們可以在這方面多多充實自己的能力。而在履歷表填寫的這項活動中,我把這個表格的成績決定權交在他們手中,滿分為一百分,其中百分之五十是學生們填寫自己履歷表的內容,另外百分之五十則是讓學生們相互評斷對方寫的好不好(每人都會有一張評分標準,並且在評分的過程須寫下為何給予這樣的分數),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藉由觀看別人的履歷表(每個人的履歷表上都不會有姓名,藉以公平的評分),了解自己的優點並且知道有哪些地方可以再改善。

在初二的雜誌閱讀的部份,則是延續上禮拜未讀完的內容進行閱讀和統整,初一的成語故事則是因為我發現他們對於成語的認識真的很缺乏,所以透過這樣的課程,我運用了學校圖書館的書一些敘述成語故事的圖書,將這些書帶到班上,一組發兩本,請他們從中選擇一個成語,閱讀它的故事,在課堂的後半部,請每一組上台演戲或是說明該成語的意思和故事,之後再請下面的學生練習造句,雖然這樣子一節課只能教授四到五個成語,但是我想這樣子的方式可以使他們對於這四個成語有較深的印象,畢竟經由同學的口和演戲的方式,來認識這些成語,對他們來講可能比較好。

幼稚園部分

這個禮拜我在幼稚園實習的內容是ㄅ ㄆ ㄇ的部份,在上課前,我本來以為ㄅㄆㄇ這種有課本的教學,應該會比較簡單,比較好上,沒有想到,因為對象是沒有在台灣生活過的小朋友,而課本的內容是台灣幼稚園的課本,所以課本中有些我們小時候常聽到的辭彙,對於這邊的小朋友來說,卻是全然陌生的東西,例如這次課文中出現的蘿蔔糕,醬油膏這一些東西,都是韓國沒有的,所以要如何和小朋友解釋這些在韓國沒有的東西,對於我來說是一大挑戰。後來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了玩具和圖片的輔助,和其他老師的幫忙才完成了第一次上ㄅㄆㄇ的課程教學。我發現在交幼稚園小朋友的時候,要控管他們的秩序是一大問題,因為我在管制序的時候用的中文,有些小朋友可能聽不懂,就不太會去理會。所以我想這是我之後再上幼稚園需要注意的事情,我必須想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培養出我們之間的默契,這樣在之後的課程教學中,小朋友才可以學到東西,並且課堂上不會很亂。也因為這樣,使我知道班級經營的重要性,如果班級經營沒有做好,無論有再好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