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的課程規劃,是針對之前對於各班都有發現有同學被排擠的情形所設計的課程活動, 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課程,讓學生發現彼此的優點,進而不會排擠同學。
課程內容
初一:泥星人創作和優點大集合,華僑節(放假)
初二:泥星人創作和優點大集合,聊天(與班上不熟的同學用中文進行對話練習,並上台介紹該位同學)
初三:泥星人創作和優點大集合
這禮拜的泥星人創作,主要是使用之前在大學中曾經上過的特殊教育課程的劉凱老師所使用的故事,泥星人的故事主要是在述說一些無論是在體能或是智力方面都是最優秀的地球人,在泥星上,由於身體構造的不同(例如:泥星人可以聽到一些高頻率的聲波,有翅膀因此不用樓梯電體等等的事情),因此地球人再泥星上被當地的人們認為是異類,無法生存。藉由泥星人故事我希望可以使同學们了解到班上的同學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些自己認為理所當然事情並不一定適用於其他的同學。接著再透過優點大集合的活動,讓他們去探索其他同學的優點,而那些被排擠的同學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增加對自己的自信心。而在初二由於這個禮拜並沒有放假,所以我初二的第二堂課上了所謂的聊天課,讓學生與同班但是不太熟悉的同學利用中文進行討論聊天,藉由這樣的方式來訓練他們口說中文的能力,並且增進他們對彼此的認識。最後在透過上台的方式,請他們來介紹他們本來陌生的同學,來完成這堂課的練習。
另外由於現在同學很喜歡在下課的時候來找我們說話,進行加分的活動,所以有些同學一天會來很多次,但是談話內容大多都沒有意義,所以現在我運用一些問題和一天中加分次數的限制,希望可以使同學的談話和練習是有意義的並且有用的。
這個禮拜一,適逢中華民國的百年國慶日,全校放假,沉浸在舉世歡騰的氣氛中。一整天有著各式各樣的表演,包括民俗舞蹈,舞龍舞獅,小朋友的舞蹈表演。晚上則有著國慶酒會,那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酒會活動,我們被分派到當接待,當天我們穿得美美的,在接待處招帶著許多外國的賓客,感覺很新鮮。國慶酒會的會場則像是電視電影中會出現的畫面一樣的華麗和盛大,令我非常的震驚和開心,很榮幸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參加這樣盛大的國慶酒會。
這週由於星期一為國慶日,星期五為校外教學,所以這個禮拜放掉了兩天的課程,初三因為這樣所以這裡拜完全沒有上到課。
本周課程
初一 影片心得討論(魔法阿嬤),校外教學(放假)
初二 國慶日(放假),故事創作
初三 國慶日(放假),校外教學(放假)
這個禮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放太多假,所以學生無心上課,連帶的我也覺得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沒有什麼活力,提不太起勁來。我想自己的上課精神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並且學生的情緒也會影響老師的授課心情。這些問題我想須要自己想辦法來解決。所以我想我必須要使自己在上課時充滿活力去影響學生,並且於課程內容的規畫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小遊戲,來帶動學生學習的心情和氣氛,我想這是這禮拜教學中我所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這個禮拜10月三日星期一,是韓國的傳統節日開天節,所以放假一天。所以除了初一以外,初三和初二個只剩下一節課,也因為課程的切割所以這裡拜除了初一是所謂的影片教學以外,其他兩班接改成其他的課程進行。
初一:影片教學(兩堂)
初二:討論表達(一堂)
初三:討論表達(一堂)
在初一的影片教學中,我發現即使已經使用較為簡單的卡通片(魔法阿媽)學生還是會有聽不懂或是看不懂的地方。在學習單的結果呈現中我發現他們較喜歡用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課程。初二和初三,再進行討論表達課時所呈現出來的反應也不一樣,初二很開心的一直回答,而初三因為上一節課有人做了額外的表演練習所以感到有些疲憊,並且有一些中文程度較好的學生,也沒有積極的參與討論,造成了這樣的討論課程這個禮拜在初三變得有些鬆散,有些同學並沒有積極的參與課程,所以關於這個方面是我以後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禮拜的收穫是藉由這樣的教學方是我大略的了解各班學生喜歡的上課方式是哪些,以後我可以針對這樣的方向去調整我的課程並且改進我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可以在上這堂語文課時學到更多。
這一週的星期三為教師節,星期五和星期六則是第一次段考,所以這禮拜每班只上到一節的課,但是由於我們的課程沒有考試,所以基本上我還是照常上課。
本週上課內容
初一:音樂(歌曲)和問題討論
初二:音樂討論(樂器)
初三:樂器討論(樂器)
這個禮拜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由於在上音樂方面的課程討論時,我有攜帶自己的中國笛去讓學生試吹,並且也準備了酒精和衛生紙,以供學生們可以先將笛子消毒再嘗試,這樣的教學方式引起了一些同學的興趣,但是那些對於樂器沒有興趣的學生就無法很盡興的融入課堂的進行過程中。所以我想這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吧!一個課堂上的主題,最好可以使班上每位同學都可以積極的參予,而不是吸引了部分同學的興趣,另外一部分的同學就無法參予課堂的活動,這樣的話對於另外一部分的學生並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所以以後我在進行課程主題規劃的時候,我會特別去思考是否適合每位同學,並且可以引起大多數同學的興趣。
這禮拜三因為是教師節,所以舉行了祭拜孔子的活動,看到海外舉行這樣的活動,並且可以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令我感到非常的開心。也讓我發現,在海外,華僑们會特別的注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時候比台灣還要更注重,現在在台灣除了祭孔大典在孔廟舉行外,其他地方其實看不太到教師節的影子。我想這是我參加這次的祭拜孔子的活動之所以會這麼開心的原因。
由於先前在第一次上課時所說的集點制度有包含在下課時間來找老師對話,藉以增進學生的中文對話能力的制度,不知道是因為學生沒再注意還是不在乎,在先前的四個禮拜中,很少有學生會找我對談,一直到最近因為有同學偶爾來找我,才知道有這種加分集點的制度。所以當他們知道透過這種簡單的方式可以加分以後,就變成常常會來辦公室,找老師說話。我想雖然有些對話並沒有什麼內容或是單純的是學生為了找人聽他說話,透過這樣的方式,我想他們可以更容易的用中文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一週的上課內容
初一:如果…(情境討論);音樂討論(樂器)
初二:自修(因為一半的人去練舞);如果…(情境討論)
初三:自修(因為一半的人去練舞);如果…(情境討論)
這一週的上課學生透過筆記本的書寫,讓我能夠較為深入的了解學生的想法,也讓我看到了學生的創意。由於現在有筆記本,所以使我可以走進學生,與學生一對一的對話,並且每位學生每堂課至少都讓他們能夠對我說到一句中文,來表達他們對於今日討論的議題有什麼樣的看法。我想這樣的上課方式能夠讓每位學生兜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分享給班上其他同學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雖然這樣的方式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同一個時間中教師無法掌控班上全部的學生,會有學生轉變成聊天。所以我希望在下個禮拜這些問題我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
這個禮拜因為中秋佳節,連放了很多天,所以每個年級都只是上到一次的課。在前面幾個禮拜的教學中,我運用了很多的討論和活動,藉以帶動學生們說中文。但即便如此我仍發現有些同學仍然不參予討論。所以這一週我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我發給他們每組一本筆記本,讓他們將他們討論的內容記錄下來,下課的時候收回來,這樣我就可以了解到誰沒有參予討論或是誰很積極的參予討論並且上台回答,並且在下次上課時藉由筆記本的發回,給予他們每個人適當的回饋,我想這樣他們會更積極的參予討論吧。
本週的課程內容:初一,初二,初三:未來規劃(25歲,40歲,60歲),未來世界有什麼。
在這一週的課程中我看到了同學們對於自己的期待和對未來的想法,感覺很有趣,也很開心學生們願意把他們的想法分享給大家知道。這個禮拜的教學與進度大致上算是順利的進行,沒有碰到什麼大的問題或是麻煩,但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有一班學生,其中有一位同學被排擠,沒有人想要跟他同一組,並且無論我怎麼鼓勵和勸說,都沒有辦法。所以造成這一班的學生有一位沒有分到組,整節課沒有參予到討論,即使我叫他先去跟某一組的同學討論,其他同學和他自己都不願意。我想這位同學在課堂討論進行時一定很難過又很尷尬,這是我沒想過如果分組討論並發與筆記本時可能會碰到的問題,所以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思考如何讓班上其他同學接受他,並且願意和他同一組,讓他參予班上課程的討論。
這個禮拜,由於已經漸漸習慣並了解每一班的特性,所以在上禮拜日就已經針對各班不同的性質給予不同的上課規劃內容。
第三週的課程進度
初一:故事創作(幸運的,不幸運的),中秋節的討論和故事創作接龍。
初二:故事創作(給予一個開頭,讓學生自行創作),中秋節的討論與月字的聯想
初三:故事創作(給予開頭,讓學生自行創作),中秋節討論和故事接龍創作
當我給予學生這樣的課程時,我發現這裡的學生喜歡自己創作,並且熱中於使用奇怪的題目或是主題,善於運用表演的方式,或是團體朗誦的方式去進行中文的表達,雖然有時候班級上會因為某些特別調皮的學生變得有點吵,但是我想只要一個禮拜的兩堂課中目前有一堂可以專注於用中文思考並且上台發表就已經不錯了,雖然現在每班通常都是第一節表現的較為積極並且相互討論,第二節則是無心上課。我想我自己的課堂還要對此在進行調整,讓學生可以利用會話課的時間,充分的運用中文說話,藉以達到希望他們能夠在溝通時自在的使用中文的這項目標。
這個禮拜的假期因為中秋節的到來,使得我們放了很多天的假,相對的學生也是,所以我想下禮拜學生的心一定都還沒有收回來,要如何在課堂上使他們收心並且討論,我想這是我下個禮拜的課程目標。
這是我在韓國釜山華僑中學進行教學的第二個禮拜,我已漸漸適應這裡的生活步調,每天早上八點多進到辦公室,中午和晚餐皆在學校的餐廳與學生們共用。一切正常的生活讓我感覺不到我生活在韓國。
在教學方面,由於我們授課的科目為會話課,所以並沒有一定的教材,所以一切要由老師自行思考,編寫教材和設計課程。所以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思考課程上,如若是思考完的課程在班上進行實體教學時,並沒有達到當初設定的目標,那麼整個內容可能就不適合該班。由於我負責的班級是初一到初三,也就是所謂的國一到國三。每個年級各一班。每班的上課情形都不一樣。初一,是一個乖巧的班級,會依照老師的步調,配合學習。初二是一個很頑皮好動的班級,人數雖然沒有其他兩班多,但是卻是最難管控的一班;初三則是一個人多有時有點吵的班級。所以在這三種不同的班級中上會話課,每個班級的課程都要依照各班的情況作調整,所以這一個禮拜我思考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去是驗是否適合該班級。
例如:初一這週上的是造句練習(一邊…一邊…)以及,短文討論和幸運的…不幸運的…; 初二則是韓國食物搶答和解釋以及譬喻修辭的練習;初三則是韓國食物的搶答,短文討論以及文章討論(分程度)。
雖然已經針對這些不同特性的班級給予整學期不同的教學規劃,但是有些班級施行出來成果不錯,但是有些班級施行出來結果仍需改進,所以我想這就是我這一年所需要學習和獲得的經驗,努力的針對各班不同的特性,給予他們適合的教學方式和內容。
這禮拜是在釜山華僑中學教學的第一週,一切都讓我很緊張又有一點期待。
由於有些學生住的比較遠,所以他們在星期日的時候就搬進了學校的學生宿舍,學生宿舍就在老師房間的下面。所以在星期日的下午,我們就看到有學生陸續搬進宿舍,學校也變得較為熱鬧。星期一是學生的註冊日,我負責的事發書的工作,看著學生一一的進來註冊,心中想著他們以後是我的學生,真的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星期二是課程的開始,一切讓我感到很新鮮,獨自一個人面對一群學生,進行五十分鐘的教學,釜山華僑中學的學生真的令我印象深刻,他們還保留著上課時看到老師要先全班起立敬禮說老師好,下課也會說謝謝老師。最特別的是他們不是說起立,立正,敬禮,而是說起,禮。真的是非常有趣,
由於是第一個禮拜所以課程幾乎是以介紹課程,課堂規則,及自我介紹為主。每個班級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初一(也就是國一)是一群很可愛的學生,他們非常的有禮貌也很害羞,不太敢發言,但是第二堂課有好一點,會比較踴躍的發言。初二(國二)則是非常的頑皮和活潑(第一堂課就把我鎖在門外),有讓人管不住的感覺,尤其是初二的男生非常的頑皮,上課上一上還會忽然開始唱歌。初三(國三)則是人很多有三十個,所以如果大家都在講話時,就會非常的吵,他們會聽不到我的聲音。
釜山華僑中學的吃飯時間是大家一起帶到學校的餐廳去用餐,在學校餐廳會有打菜媽媽,每個人拿一個鐵盤,由打菜媽媽幫你打菜,幾乎每餐都會有韓國的國民食物泡菜和紫菜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和學生在同一個地方吃飯,所以常常可以看到老師坐在學生旁邊一起用餐,我想這樣也可以增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吧!
在第一個禮拜,我接觸了所謂教學的第一線,碰到了很多的挑戰,也有許多令我感動和感到驚奇的地方;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學生,碰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想接下來的這一年我會過得非常的精彩,獲得很多關於教學的經驗和滿滿的異國回憶。
2011年的8月18,我們乘坐著飛機,告別台灣的家人,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國度韓國釜山,由於從台灣上飛機前,我們就與釜山華僑中學的校長夫人碰過面,並且乘坐同一班從台灣飛到釜山的飛機,所以一路上不是那麼的緊張。一抵達釜山,看著灰濛濛天空,充斥著聽不懂的韓語,我知道我到了,到了這個我要在此待將近一年的地方,對此我充滿了期待,並且期望自己可以有滿滿的收穫。
釜山華僑中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所看起來處處充滿中華風情的小學校,學校的外牆刻寫著關於三國演義的故事,有桃園三結義及曹操等人的像。釜山華僑中學的教師宿舍,外觀看起來很像一般的教室看起來不是那麼的像住的地方,但是裡面卻很大,兩個老師住一間也不會覺得擁擠,全新的床組,獨立的衛浴等。一切都令我們感受到他們非常貼心的一面。
在還沒開學的前幾天,我們忙著適應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熟悉以後要教學的地方,所幸有台灣來的其他老師熱心的協助,使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不會因為不懂韓語或是不熟悉環境而找不到或是無法點餐,並且還帶著我們到附近的超市和市場去購買一些生活用品,一切一切讓我感受到來自台灣的熱情,那熟悉又溫暖的感情。
在8/21日我們拿到了我們的課表,參觀了我們的辦公室,我們的辦公室是在明亮的圖書室,全新的桌椅和電腦。看到課表上的班級,及課程的時間,一切讓我了解到在此我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名教師,一名要幫助學生會話的教師。
全新的正體中文 WordPress 網誌 全球華文網教師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