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假期—介紹可以運用於華語教學的APP







Normal
0



10 pt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
!),.:;?]}¢·–—’”•‥…‧′╴、。〉》」』】〕〞︰︱︳︴︶︸︺︼︾﹀﹂﹄﹏﹐﹑﹒﹔﹕﹖﹗﹚﹜﹞!),.:;?]|}、

























































































































































ArtChinese是一款介紹漢字的APP,我常常運用他在課堂10-15分鐘的短期課程,他是一款介紹漢字部件、筆順、詞彙的軟體。免費版有兩組漢字可以試用,我覺得這套很不錯,因而花了150元百了這套軟體。這款軟體的特色是,他透過圖像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記住漢字的部件,學生可以先找出圖片中的漢字,接著一個字一個字學,在學習這個字的筆順、相關詞等等,最後還有小測驗把漢字配對,是一款符合後現代教學觀的漢字學習應用程式。這個軟體的優點是他支援正體中文和簡體中文,不管老師用哪種語言,都可以支援漢字的學習。缺點是,他只支援拼音系統,系統語言也只有英文,所以如果是對外國的學習者來說比較不適合,對英語系國家的孩子是相對合適的。此外,他的漢字演變附有動畫,但是如果針對簡化字的動畫,他沒有做調整,所以會讓有些學生覺得有點怪。

 

Sock Puppets是一款可以讓學生用手偶錄音的軟體,很適合老師在教玩一段對話之後,分組讓孩子錄自己的聲音,在最後的階段撥給他們看,也可以在課前讓他們複習之前上過的對話。對於軟體的操作其實很簡單就可以上手,選了手偶、背景、配件之後就可以開始錄音。試過這個軟體的學生都很喜歡,因為他們可以自己動手操作,其他同學也可以看到他們的過程,錄的不好也可以重錄,所以其實給學生很大的練習空間。我學的這款軟體的特色是,老師可以加入和會話主題相關的背景,讓會話的內容可以和背景做搭配,但缺點是價格有點高,部分的功能需要花錢購買,但我覺得其實很值得,也很適合老師、學生上課操作。最於程度比較高的同學,老師也可以讓他們先寫出自己要的主題內容,然後錄影起來,去練習他們寫出來的會話,對於兒童或是青少年的學生來說,是一款很適合的軟體。如果聯想到教學觀,其實這樣的手偶會減低學習者的焦慮,讓他們集中注意力在訓練語言上。

聖誕快樂

Normal
0

10 pt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
!),.:;?]}¢·–—’”•‥…‧′╴、。〉》」』】〕〞︰︱︳︴︶︸︺︼︾﹀﹂﹄﹏﹐﹑﹒﹔﹕﹖﹗﹚﹜﹞!),.:;?]|}、

這星期是學校放聖誕節的最後一週,英文部也在進行他們得地一次月考,所以學生一方面很累,一方面心裡又很開心假期得到來。這個星期我只有把課程做了簡單的結束,然後就花了一點時間介紹聖誕節常見的單詞和句子。

 

我感覺學生以前沒有學過跟節慶有關的中文,所以當我一個一個帶活動的時候,他們覺得很生澀,不過小孩有告訴我他們知道所有節日加上「快樂」就成了祝福的話。這也是對,所以我想他們可能比較少有辦法接觸和主題有關的課程,不過小二班的孩子我就給他們一整個星期的聖誕主題課程。從寫信聖誕老人,製作聖誕卡、介紹聖誕節相關的單字句子、兩篇相關的短篇閱讀,都是想盡量讓他們與聖誕的主題相關,融入生活,讓語言活動變得有目的。

 

而且從上個星期以來,我就去幫小一班和小二班拍照,製作成聖誕節派對可以播放的影片,當做一整年來的回饋,我想她們家長會很喜歡這類型的影片,一來可以當做是孩子的成長記錄,讓孩子生長的每一個階段都完整的記錄下來,以後長大就可以作為紀念,二來也可以當做我教學上的紀錄,因為我在這幾個月做了很多的活動或遊戲,課程設計的方面也可以讓孩子記錄可以當做課堂的紀念。

 

聖誕節當天,我在小一小二當主持人,這是我第二次用英文主持節目,雖然拿著流程單但是還是有點緊張,不過我已經習慣了大家會遲到的習性,所以家長還沒到之前就一直換活動,一個接著一個。孩子也玩很開心,因為聖誕節對於天主教、基督教國家來說是個很大的節日,所以孩子都可以在這個節日中盡情地休息、玩樂、交換禮物、吃好吃的聖誕大餐。

 

放了假之後我又一連參加了兩個派對,一個是教師的派對,我們在學校的體育館前面用餐、玩遊戲、交換禮物,當天很好玩,因為大家都穿的很漂亮地去拍照。另外一個是EMO Camp孩子的聖誕營隊。

 

我非常感謝教會的朋友帶我一起和來自中國的顏傳教士一起用餐,我們在Ayala的一間菲式餐廳用餐,我們談論到菲律賓文化和美國、中國文化的差異,而我發現我自己已經非常融入這裡的社會,不過從中國朋友的口中韓式可以感受得到老一輩的華人對於菲律賓文化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雖然自己已經身在這種文化當中,但是可以從言語中發現它們對於中華文化還是保持較高的姿態。不過我對於文化的認知比較沒有這麼大的歧視,我想如果我要了解他們不同文化差異我就得先自己融入她們的生活當中,如此一來去辨別或是分類不同的文化差異會更加容易。

 

感謝上帝,感謝主,可以讓我在實習的階段遇到這麼好的朋友們,也讓我知道海外華人其實都非常熱情,用相同文化的關懷和心胸去接納所有新來的朋友,這真的是很難得的事兒。

合作學習融入國小華語課堂

我任教的小二班級很特別,因為這裡面有純種的中國孩子(聽說讀寫很厲害)、菲律賓的孩子,還有一個有時候會失控的特別小孩。
平常上課的時候,其實都很順利,尤其是美麗沒有失控的時候,大家的氣氛都非常融洽、客氣,孩子也很乖很聽話,但感覺少了一點競爭力、想像力。但畢竟這兩項都不是教學的重點,我目前小二的班上都還可以有很多遊戲、活動來讓他們好好說華語,而且他們也都很熟悉資訊互補的說話活動,所以其實他們已經跟我培養了一點默契。
根據Chere Lin所分享的合作學習投影片,簡而言之合作學習是希望透過小自成員互相幫助的方式,在異質分組的情況之下順利完成語言課堂的活動或是任務,而這個學習概念在於班上程度異質很大的班及特別重要。若是班上的孩子受到一樣的訓練,但是由於他們原本的知識基準不足,或是學習能力的落後,常常會造成他沒辦法達成課堂的目標,犧牲若是同學們的學習機會。
在這樣的課堂裡面,如果要維持現在語言教學的基本本質,以溝供為主的教學模式,是必要讓課堂保持一種自然活潑、有趣、互相幫忙的融洽氣氛,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表現出自己的想法並練習語言。
然由於筆者所任教的班在認知上還未相當成熟,所以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在於低層次的口語訓練,和基本的拼音練習。所以我在課堂上雖然學生人數只有八個人,我還是很習慣讓他們有小組或是配對的活動。
過去在學學習理論的時候,上面這張圖常常會備拿出來討論,但是我那時候其實沒有太大的感覺。因為畢竟自己只是在學理論,但是進了課堂之後我卻發現其實能夠做到下面的教別人,其實是很難的一個能力,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其實還沒有這強的認知歸納的能力,但是他們能夠做到小組討論或是展示他們的作品就已經非常厲害了。最近我在上耶誕節的主題課程的時候,讓他們花了一點時間畫圖及寫字,我發現他們雖然都能夠自己開始寫字,但是有的學生還是會因為懶惰而抱怨,不過如果夠過小組的競爭練習,或是加分,能夠讓他們比較容易動起來,而同儕之間的小壓力也會讓想放鬆的學生加緊腳步完成。
在合作學習的類別當中,可以分成下面幾種不同的類別:
  • 團體探究法(Sharan, 1975)
  • 共同學習法(Johnson&Johnson, 1975)
  • 拼圖法(Aronson, 1978)
  • 小組遊戲競賽法(Slavin&DeVries, 1978)
  •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lavin, 1980)
  • 應用於語文教學上的合作統整閱讀寫作法
我個人在課堂上比較常用的是拼圖法和小組遊戲競賽法兩種。拼圖法其實在英語教學已經有很多的歷史,大部分的設計情況都是把學生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先學一部分,在透過對比、分享的方式讓學生把不同拼圖的知識拼湊起來,學習起來的時候因為是小部分,所以能夠比較容易上手,學生的壓力也不會這麼大。但是這個方法有一個缺點,也就是當老師試圖把小部分知識拼湊起來的時候,如果遇到困難,其實老師要很有經驗的修正或指導,學生也要有比較高的學習動機,否則很容易失去課程的焦點,讓課堂變得很亂。相對來說,在國小課室裡面,小組競賽遊戲法比較容易實施。我的習慣是把學生異質地分成三組通常這三組的程度差不多,然後讓他們用搶答、輪流、猜拳等方式獲得答題權。這樣的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團結起來,尤其是對國小的孩子,非常有效果。不過在實施的時候必須注意下面的特點:
  • 給每組的學生一樣的機會
  • 適時鼓勵並讚美學生
  • 當小組園無法答出的時候,鼓勵同組的同學幫忙
  • 避免單個同學出鋒頭或是一直回答問題
通常我進到課堂裡面讓孩子們每個人有自己的加分表,然後再分組,這樣的方式可以避免學生覺得只要夥伴努力就好,自己不用努力,而這樣的方式也可以讓小組比較活潑。
根據文獻資料,合作學習有下面幾種優勢:
  • 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 增進學術表現
  • 鼓勵主動學習
  • 增加對於多元文化的尊敬
  • 提昇讀寫能力及語言技巧
  • 幫助學生位今日社會做準備
  • 增進教師效能
  • 降低學生學習焦慮,提供典範讓學生學習
  • 積極互賴,並精熟教材
認知師徒制的六個教學策略:
示範、指導、鷹架、闡明、反省、探索

颱風假







Normal
0



10 pt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
!),.:;?]}¢·–—’”•‥…‧′╴、。〉》」』】〕〞︰︱︳︴︶︸︺︼︾﹀﹂﹄﹏﹐﹑﹒﹔﹕﹖﹗﹚﹜﹞!),.:;?]|}、

























































































































































這個星期一考試,考完試之後就讓孩子們繼續上個禮拜的主題。星期二和星期三都因為宿霧有颱風所以放假放掉了,星期五又是校外參訪,所以基本上都沒有上到課。

   

反思:導入數位載具於華語課堂

從開學到現在,我把數位載具導入我的華語課堂當中,我想我的華語課堂有了一些改變。這些改變不全然是好的,因為除了改變了原本的上課模式之外,學生也得開始適應新的教學型態和教學方法,所以我必須對於這樣的改變很誠實的紀錄。坦白說,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很喜歡這學期的新模式,主要的原因應該是

  • 上課能夠更聚焦:投影出來的內容老師必須在課堂前就先準備好,所以整體來說會提高課程的結構性,學生也因為轉換投影片之間的刺激和多媒體的內容可以更加聚焦,專注在上課的內容。
  • 多媒體資源效率應用:過去若是在華語課藥呈現多媒體的資料,大多數的情況老師必須準備講義和喇叭,學生擠在教室前面觀看相關的照片或是影片,除了課堂變得很混亂之外,對於學習興趣的提高也有限。此外,製作教材的時間也相對費時,因為本校印表機只有一台,而且所有老師一起共用,有時候沒有辦法在時間內影印好。
  • 活動能更順利進行:除了原本就使用的課堂講義外,我試圖設計更多的語言活動讓學生熟悉文本的內容。我拿掉了原本講義上面附的問題和圖片,將這些媒體資料放到投影片上面,除了學生更聚焦之外,也對於教學活動比較有幫助。以前的講義礙於空間的限制,我常常會把字體縮小,空間很凌亂,但是現在的講義我在文字上面加上拼音,除了空間配置邊大了之外,學生所感受到的壓力沒沒有這麼大。而投影片的內容除了是上課主要的教材之外,也是學生的提示版。當學生忘記了詞彙或是句子時,他們可以直接從投影幕上看到,或是當他們有不會的生字詞、句型時,老師也可以快速的提供給他們。
  • 翔實記錄課堂內容:過去的記學除了每天都會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流程之外,有時候常常會很混亂,因為三個班級上課的內容有部分重疊,作業的指派有時候也會搞不太清楚。但是若是事先製作好投影片,交代作業時候可以和學生討論作業的難度和多寡,也直接在投影片上留下記錄,學生比較不會有意見。此外,當學生忘記之前所教授的內容時,也可以在每堂課上課前端,快速幫他們複習,讓他們能夠記起來。

我使用的工具:
  • LCD投影機
  • 三張圖畫紙拼湊起來的投影幕
  • iPad 3rd generation
  • Macbook Air
數位載具使用於中學課堂:

學習者背景分析
學生背景很特殊,有部分的學生為華裔,但在家裡大多不是說中文而是福建話,所以聽說的基礎不夠踏實,在加上菲律賓地區的華語學習風氣不高,很多學生上中文課只是因為家長的希望,而非本身的主要動機。學生能夠聽懂一些簡單的課是用語,但是對於基礎及的溝通會有一些問題,常常出現初級學生常見的口語問題,選用疑問句隱藏自己的語言程度。上課的模式主要是以講述為主的文本教學,但學生選用的課本對他們的程度來說過高,課堂得高度依賴教師翻譯和講解。

原本的上課模式
過去我習慣把課文編成簡單的版本,搭配圖片、討論、練習、句型等等項目讓學生做練習,一個學期過去後,我發現學生對於這種上課模式有些厭倦,一來是因為許多學生程度都不太好,沒有辦法完全理解文本的內容,加上平常上課態度不是很專注,有許多部分都沒辦法完全理解。另一方面,班上有幾個轉學生,這些轉學生的中文都不太好,而且沒有完全學好拼音系統,所以當面對課文時常常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之前的評量方式主要採去考詞彙的方式,學生會被指定部分的詞彙當做測驗範圍,以考聽寫的方式,要求學生寫出正確的拼音、漢字和英文翻譯。由於學生沒有習慣以中文語法模式思考,所以他們造出的句子,大部分都以簡單詞造句,句法也常常出現問題,如句子基本結構的錯誤、漢語副詞的錯置、否定詞的錯誤使用等。

目前的上課模式
主要採取投影片與聽說活動為主的教學活動。由於學生聽說的基礎並不好,這學期開始的教材只剩下五課,因而採取「一半教課本、一半為補充教材的方式」,補足課本的不足。此外,在十年級的課堂,希望能多複習功能性強的主題內容,讓學生能夠有基本自我介紹、買東西、表達情緒、介紹朋友等主要的主題,建立學生的信心。除了原本課堂的教學之外,也會針對不同班級、不同需求而設計不同的教材。
  • 八年級:相對封閉的基礎對話,改編自「五百字說華語」及「基礎漢語(韓國版)」
  • 九年級:符合學生興趣的聽說教材,把飲食習慣、動漫、介紹朋友等主題納入。
  • 十年級:功能性強的會話主題,以任務性教學為主,並結合「常用中文句型」,幫助學生複習過去學過的主題會話。
由於每個班級的需求和學生特性不太相同,所以進度和學生的學習狀況都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衝突與挑戰:以下記錄從開學到目前所遇到的狀況
  • 架設投影機會浪費一些課堂時間:中學部一堂課的時間為40分鐘,但架設投影機需耗費前兩分鐘,加上禱告、課後收拾、寫課堂記錄的時間,會耗費約八分鐘的時間,對於時間的掌控上要做加強。但開心的是,學生都會幫我架設投影幕,也會在課堂後幫我收好延長線。此外,因為投影機和電腦的搭配得當,所以課堂的效率叫過去來的好,所以削減後其實沒有浪費太多時間,整體效率相對而言為提昇而非減少。但是為了不影響下堂課的授課時間,我習慣在學生下課的前三分鐘就結束課堂,讓學生練習或是寫作業,然後就開始寫課堂記錄及收拾器材,這樣比較能夠讓學生準時下課。此外,在使用投影機時,如果讓學生一直釘著投影幕看,老實說他們也不容易專心,我所採用的教學技巧是有時候把投影機遮蔽起來,讓學生專注在學習單或是課堂活動,等學生有需求或進行下一個部分時,才把投影機打開。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有「聚集<=>發散」的效應,讓學生能夠維持一堂課的專注時間。
  • 漢語拼音字體相對漢字小,後面的學生看不清楚:由於學生認字、拼音的程度很差,所以我在教材上面還是習慣會放上漢語拼音,讓學生好理解,好讀。但是如果再投影片上放拼音,後面的學生會看不太清楚,在一個二十人的班級來說,不容易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在前面看。我採取的方法是讓程度好,不需要看拼音的學生做在後面,讓初級、需要拼音的學生做在前面,如果是全班都需求的材料時,我會直接印成講義發給他們。
  • 老師講述時,學生容易分心:當面對投影片時,學生可以聚集精神,但有部分學生會在下面做別科的作業,我常常會特別問這些學生問題,或是沒收學生別科的作業,讓他們可以專心在課堂上。
在這邊必須強調一點,我常常把投影片當做提示版的功能,而並非是單張單張的教單字。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認知程度,所以對於聚焦的能力比較強,所以單張投影片所呈現的內容可以更多,並提出問題,讓學生直接思考,不用再花時間每個每個單字講解。

在設計閱讀課程的時候,我也習慣利用圖片幫助學生了解段落大意,並要求學生進行聯想,而非直接飯一整個段落。我發現菲律賓學生很依賴老師的翻譯,只要是他們沒有學過的句子,他們都希望老師可以翻譯,然後確認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