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週 10/31-11/4

  這個星期是月考週,並同時進行了幾科副科考試,像是說話課以及電腦課。

  說話課的考試,考的是上星期所練習的繞口令,我將小朋友一個一個叫到桌邊,然後請他們慢慢地唸給我聽,過程中我還是會給予提醒和指導。經過了幾天的練習,有幾個同學在z、zh、s、sh的咬字上更加注意了,雖然不能說發音得十分完美,但是很明顯地可以感覺到與之前的差別,另外,有幾位同學還是沒辦法清楚地分辨這幾個音,可是他們記住了我敎過他們的發音方式,所以會利用其方式來發音。

  而電腦課則是測驗中打,除了練習打字以外,也讓他們多多熟悉注音符號以及聲調。初接到這個班級的時候,有些小朋友連自己的名字的注音都寫不出來,更別說是聲調了,但是為了配合教材與進度的關係,不太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在注音上加以著墨,所以現在只要有機會,我就會盡可能地用其他副科來輔助教學,幫助他們熟悉注音。

     月考結果就待下星期改完考卷後揭曉囉! 

第十週 10/24-10/28

  這個星期的說話課,我開始讓學生們練習繞口令,我並不要求他們唸得順暢和流利,而是要他們慢慢地唸,將每個字唸得清楚,藉此糾正他們的發音。

  我給他們的第一首繞口令是「四十四隻石獅子」,此首繞口令有多種版本,而我選擇的版本如下:石獅寺有四十四隻石獅子,不知到底是四十四隻石獅子,還是四十四隻死獅子。

   選擇這個版本原因是欲改善學生們的s、sh、z、zh的音,且這版本的詞彙容易,即使全班的中文程度差異很大,但是全都能理解這首繞口令的意思。 

   實際上課時,我將繞口令發下去,跟學生們介紹了繞口令,學生們讀過了內容以後,覺得十分有趣,班上頓時充滿了介於zh和z、sh和s之間模糊地帶的音,我笑著讓他們先緩一緩,帶著大家一起唸了兩遍,並跟他們解釋了一下內容,確保每個人都了解他們自己正在讀著什麼,然後就開始針對sh2、sh1、sh4、si3、si4、zh1、zi 等音做練習,然後帶著他們用幾種有趣的方式來唸出正確的咬字,並搭配TPR來協助他們的聲調,一個個地糾正和給予反饋。

  經過了反覆的個人練習和小組練習之後,這堂課結束前,我請每一位同學來唸給我聽,並也同時提醒著發音方式,而我發現,經過了這一堂課的練習,雖然不能讓學生們完美無缺地發出每一個音,但是大部分的同學都漸漸地進入狀況,si3、si4、zi 等音的發音狀況改善許多,而sh、zh等捲舌音較還無法發音到位,還需要多加練習,讓其變得自然一點,我想捲舌音的發音困難與他們的母語發音有關。

     在這堂課以後,我深深地感覺到與以往實習經驗不同的之處:我們班是僑校四年級的班級,可是班上中文程度最好的同學,大概就是中初的程度。同學們都已經具備看著拼音唸出來的能力,所以我在一堂課上,相較於以往面對中高級學習對象,能帶進較多的內容,他們吸收起來並不會困難,但是對學生和我最大的困難點,是面對他們已經根深柢固的偏誤,以及平時環境給予他們的語言輸入。

 

第九週 10/17-10/21

  這個星期,學校為了舉辦園遊會而忙碌著,而我覺得這除了是一個活動以外,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所以我決定藉由這次的活動,敎孩子們如何一起辦活動,以及一些與買賣相關的生活用語。
 
   園遊會的前置作業很多,包括了與家長溝通要賣些什麼、攤位招牌的製作以及小朋友的分工等,再加上學校的人手不多,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要老師互相幫忙來完成,在做每一件事以前,我都會思考如何讓學生參與其中,還有讓學生參與到什麼程度,因為我發現在這次之前,「園遊會」這個活動在小朋友的心裡不太像台灣學生一樣,覺得是學生的活動,而是覺得是家長和老師全權負責,所以他們毫不關心任何細節。在活動前幾天,我開始讓他們分工製作班級攤位的招牌,並互相溝通當天的排班時段,然後,敎他們一些買賣以及介紹商品的相關用語,像是:「歡迎光臨!請問你需要些什麼?」、「這個東西很便宜,要不要考慮看看?」「這是找你的零錢。」、「歡迎下次再來!」之類的句子。
 
  活動當天,我們班賣的是烤肉、熱狗、水果、飲料,還有五花八門的二手商品,雖然烤肉等工作是家長在忙進忙出,但我也不讓自己鬆懈,隨時注意學生是否依時輪班,且提醒、鼓勵他們在顧攤位的時候,多多使用我們學過的句子,同時我也會不時的使用那些句子,與前來我們攤位的其他老師對話,小朋友看我這樣,也覺得很有趣,開始依樣畫葫蘆地扮演起小老闆的角色。
 
  活動結束,我看了看小朋友的排班簽到表,大家都很負責配合的來輪班,並且在輪替的時候,將自己負責的那個小時的所得結算,寫在表格上,我看了以後覺得很欣慰,覺得一個星期的疲勞都值得了。 

第八週 10/10-10/14

  
  這個星期是感覺到自己的付出開始得到回饋的一週,因為學校要舉辦園遊會的關係,所以很密切地與家長聯繫和合作,許多位家長我是這次才見到他們出現在學校,也就他們孩子在學校的狀況進行了很多溝通,很多位家長跟我說,以前發生了一些事情,讓他們覺得跟老師溝通一點也沒有用,所以他們之後就不常來學校了,但是在這幾次與家長的接觸中,我發現他們開始漸漸地信任我,也漸漸地開始願意關心與幫忙班上,這讓我覺得十分開心。
  
  另外,有位家長語重心長地跟我說,自從我來了以後,他孩子的中文程度進步得好快好快,聽完這句話以後,我像是被打了記強心針,由於這次接下的實習工作,不純粹是語言教育,但是由於之前接受的是語言教育訓練,所以自己一直十分堅持自己說話的正確性以及用詞程度,當然,我還需要敎其他科目,十分輕易地那些用詞就超越了學生們的語言程度,但我一直很努力的從中找尋平衡點,上課用講故事的、用演的等各種方式,讓自己成為學生與不完全適用的教材之間的橋梁,也盡量與學生有課餘的對話,並在對話中潛移默化的糾正他們的語言,這有一定的困難度,因為他們已經使用不規範的中文這麼多年,所以我只能慢慢地調整,讓他們一點一點地改正,有時候覺得,這些狀況與當初在校所學的不同,不是一個正規的語言班,讓我每次上課都可以掌控每位同學的情況來獲得成就感,但這也讓我重新思考語言教育的定義,其實進行語言教育,並非每個機會都會十分的單純與完美,尤其現在剛起步,往後的每一個機會都不會像當初在學校所演練的那麼純粹,雖然原本這一年,我打定主意就是來學習課室經營與管理,但卻也讓我對語言教育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那天校長跟我聊天,說了一些話讓我懂了更多,她說:「家長太在乎成績,卻常常忽略了孩子的進步,什麼是進步?那天,我的小孫子(也在我們學校就讀)回家跟我要迴紋針,我很驚訝,而這就是進步,很多詞語在課本上是不會出現的。」
 
  在這樣的狀況下,老師也就成為孩子語言學習上很重要的角色,每次對話都可以說是對孩子的輸入,所以我一直很堅持自己講話的正確性,看自己的學生剛開始無法用中文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只會對我伸出手說:「剪刀借。」,到現在會跟我說:「老師,我想借剪刀,謝謝老師。」 這些小細節,都成了我這次實習機會裡,有關於語言教育的動力以及成就感。

第七週 10/3-10/7

  這週班上的狀況十分混亂,班上的女生們每天都為了不同的事情爭吵,甚至是打架,我可能才離開教室三分鐘,就會傳來教室有同學大吵的消息,這個星期有太多的狀況,讓我不像是老師,而像是個大法官。之前與同事談到希望自己在班上所扮演的角色,重心放得越重,管得越多,狀況就會越在掌控內,但是老師的責任也就隨之越大,所以我同事較偏向選擇讓學生自治自處的立場,但前提是他們班是六年級,已稍稍有自我管理能力,我也有試過稍微將自己從班級抽離,不讓自己的角色戲份過重,但是後來發現行不通,我們班的年紀還太小,人數也比較多,人多嘴雜,連小小的事情都可以吵到讓校長來關切。

   學生們吵架的原因很多,這星期最主要的事件是有個女生,在開學的時候被大家選為班長,她自己的意願也很高,但是她當了班長以後,求好心切,責任心重,所以進而變成有點管閒事,看見別人背英文的方式不合她意,她就會出言指正,而後引起同學的不滿,隨之發生爭執,兩方都講出很多挑釁及攻擊性強的話語。

  忘了發生是幾次爭吵過後,那一天,我讓班上的同學靜靜地聽了我說一個故事,那個故事內容是有關於三個姊妹,分別遇到一個窮酸、向她們要水喝的老人,兩個姊姊都對那老人不屑一顧,並說了很多不好的話,而最小的妹妹不但好心地給了老人水喝,還說了很多讓老人心裡好過的話,而當天晚上,三個姊妹坐在一起說起當天遇到的老人,兩個姊姊說的每一句話都成了一隻隻的癩蛤蟆,小妹妹說出的每個字都變成了閃閃發亮的黃金。同學們聽完以後,都靜靜地不說話,而那幾個輪番發生爭吵的女生,更是頭低低的,一動也不動,當下我不確定這個故事能在他們小小的心裡發生多少作用,我只是很希望不要一直用責罵的方式,強硬地要他們接受一些道理。

  過了兩天,我在教室裡改作業,忽然聽見似乎有同學又發生口角,我正張開耳朵注意狀況,就聽見有其他同學大聲要他們不可以吵架,不然嘴巴裡會吐出癩蝦蟆,然後口角隨之消弭,我很欣慰地笑了笑,然後繼續改作業。

  這一年不長,我不知道一年內我能給這群小朋友多少東西,我只希望自己除了教他們課本上的知識,以及增強他們的語言能力之外,更能在其他想法方面,對他們有一點點正面的影響,就像我現在還會想起我當年的小學老師,敎給了我許多受用的價值觀與判斷力。 

   

第五週 9/19-23

  這一周是月考周,考前幾天都在為了月考做準備,每天都跟打仗一樣,早上拼了命地幫學生們複習再複習,下班了就立刻打開電腦為月考出題。

  第一次這麼正式地為這個班出考卷,才發現一點也不容易,學生們的程度不高且參差不齊,在我們標準裡的那些「基本題」,例如:國字注音,對他們來說都是很大的考驗,就更別說選擇題以及造句等其他題型了。原來一張考卷背後,隱藏著這麼多的壓力,校方希望的考卷標準,學生的實際程度,家長們對分數的期望,這三者完全抵觸,教師卻被夾在其中,有時候真覺得進退不得。

  平常的考卷能判斷的有限,因為有些同學去補習班補習,早就寫過了同樣的測驗卷,而今天考完了國語跟社會科,這個班級的實力真正地見真章了,我們班的程度十分兩極化,一半位在高分群,另一半卻都不及格,完全沒有中間程度的人,改完考卷後我頓時覺得很沮喪,因為同樣的內容,前三天我真的都已經要複習到講破嘴了,什麼練習都做了,可是態度鬆散的學生不聽就是不聽,要錯就是要錯。不希望自己因為迫於這樣的生態, 變成丟答案給學生背的那種老師,但是其他方式似乎又很難短時間改變早被制約的學生,雖然早就聽資深的老師分享過在僑校教書的成就感較低,但是面臨這第一次的成績,我還是需要學習怎麼面對與調適,思考接下來的教學模式是否需要調整。

 

 

第四週 9/12-9/16

  這一週碰到了韓國的中秋假期,中秋節是韓國的大節日,比台灣還要更加重視,中秋節當天,大家都要返鄉祭祖,整個城市跟空城一樣。

  下星期就要月考了,雖然放假很開心,可以休息,但是心裡卻還是會憂心課程的進度能不能趕完,這樣的心態變化其實很有趣,想以前自己是學生身份的時候哪裡會擔心那麼多呢?

   以前實習面對的都是成人,年紀再小也頂多是青少年,這次面對的是一群7歲到10歲的小毛頭,每件小事都要操心,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狀況,像是前幾天,我一發下小考試卷,就有小孩子噴鼻血,我一邊幫他處理之餘,一邊笑著問他是不是考卷太難了所以他就噴鼻血,他也戲謔地點了點頭,讓我哈哈大笑。小孩子又很喜歡告狀,每件小小的事在他們的世界裡都是大新聞,每件小小的事都希望老師來幫忙裁決,跟其他老師討論過後,覺得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其實很重要,都與每位老師想把自己的班級經營成什麼樣子,以及希望自己在孩子心中的角色是什麼很有關係,這陣子從別的老師身上學到很多,太多的班級經營概念以前沒學過或是並不是真正的了解,畢竟之前受的是語言老師的訓練,每一天都學到一點新的東西,希望在接下來的這一年裡可以讓自己的實力更加堅強。

第三週 9/5-9/9

  很快地,就進入了第三週,想想其實來韓國四個月後就要回台灣放寒假,四個月,也不過是十六個禮拜,忽然覺得自己真的沒什麼好思鄉的哈哈!

  這星期想要談的是學生們的寫作能力,這又是讓學生們非常辛苦的一塊,學生們的中文程度不高,連說話都很難成句,更何況是寫作要求成篇。收來的日記本很明顯地就看出每位學生寫作能力的差異,有少數幾個寫得不錯,就只差在知道的詞彙不多,其他的學生雖然寫的是中文,但老師我真的完全解讀不出整篇文章的意思。僑校的學生真的很辛苦,程度還不及卻要苦苦追著台灣教材跑,我只能盡可能地擠出時間,讓他們可以練習用詞彙和語法慢慢地構成句子,現在短時間還沒有辦法看出成效,希望幾個月以後能看見不錯的成果。

  另外,經過了這兩個星期,依稀了解了每位家長對於小孩子的期待和管教方式。班上有幾位家長對於小孩非常嚴格,分數稍微不如家長理想可能就會採取打罵管教,但是有些學生的家長工作十分忙碌,幾乎沒有時間管教孩子,所以那幾位學生的態度可以說是非常鬆散,大部分的情形我是從連絡簿中得知,因為我一開始就讓學生們養成連絡簿要簽名的習慣(以前他們不需要給家長簽名),盡可能地搭好與家長溝通的橋梁,但開學幾天後就發現,有些家長不會看孩子的連絡簿,因為他們每天早出晚歸,根本就和孩子碰不上面,了解這樣的情形以後,我更覺得教師這個角色的重要性,教育和家庭真的應該要環環相扣,既然有些事情無法改變,那教師只能利用孩子們在學校的時間,培養孩子們的責任心和學習態度,這樣很困難,但是看著學生們天真的表情,我想我會努力試試看。 

   

第二週 8/29-9/2

  經過了第一週的摸索,我初步的了解了這間學校的運作模式,也漸漸地抓住了我們班學生們的程度以及偏誤方向,最明顯的是發音,幾乎沒有四聲,而學生們的語法和句型的基礎架構過去沒有打好,說起話來總是使用著不完整的句子,像是「我也」和「我們都」。

  孩子們每天都有很多科目要學習,學生頭痛,教師也頭痛,學校所使用的是與台灣一模一樣的教材,但是僑校學生的中文程度不如台灣孩子,若拿一課國語課文來說,台灣孩子有十五個生詞要學,對僑校學生而言這一篇課文裡面大概就有三十幾個詞彙對他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以受過的華語文教學教育來說,我真的很想要一個一個語法點慢慢地敎,讓孩子們了解並且吸收,但是國語課畢竟不是語言課,還有著進度的壓力,所以我打算接下來運用作文、說話和閱讀課,加強孩子們的中文能力,想辦法讓這些課盡可能地相輔相成。

  這個禮拜是第一次上說話課,我設定了一個故事的開頭,將孩子們分成兩組,讓孩子們進行故事接龍,然後在十五分鐘後進行小組發表,孩子們編故事的期間,我從旁協助還有糾錯,盡可能地協助十二個孩子的語句流暢通順,從這第一次的說話課中,我大致上抓到了每個學生表達語篇的程度,並且覺得這個活動而言,對我們班的孩子們來說算是有難度,因為學生們已知的詞彙量不多,語法也較弱。

  作文課,我配合國語第一課,發下學習單讓孩子們練習寫擬人化的句子,班上有一半的學生能寫出幾句架構不錯且通順的句子,但是另一半則還是無法將修辭法運用在句子裡面。 

  這一週下來,我更清楚了對於這個班級該使用什麼樣的教學步調以及方式,在課程進度以及孩子的吸收速度之間的差異,將是接下來最重要的課題。在這一週我還遇到了另外一個小小的狀況題,每天的最後一堂課是補習時間(類似台灣的課輔班),我們班有六位學生會留下來補習,以往其他老師都是讓學生們完成作業,所以我也依著這個方式,讓學生們寫作業,並從旁指導,但是有位家長來反應補習時間不應該是寫作業,而是要上課來補強較弱的科目,作業可以帶回家寫,但是另外又有家長是希望學生們在學校就可以將作業完成,讓我頓時陷入兩難的狀況,因為每個人的需求和要求都不一樣,又因為語言的關係很難跟家長們好好溝通,後來我採取了一個折衷的方法,就是每天會針對一個科目進行複習和加強,有時候我就會依當天的作業情況,規定學生們先寫那個科目的作業,並發現他們的問題,然後立即再將那一段內容進行講解,確定他們都了解吸收。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需要堅守自己立場的情況,因為其實家長們都不是那麼清楚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然後每個人又都會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我最後採取的方式其實不是為了迎合家長,而是為了學生而考慮,選擇對他們最好的方式。